3月28日至30日,人民网连续发布三篇关于医疗自媒体乱象的系列报道,报道引发舆论及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日,人民网记者收到来自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反馈,详细介绍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自成立以来在抓好医疗自媒体建设、肃清网络谣言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希望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公众对来源不明的健康谣言提高警惕,坚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发起人向记者介绍,为了打击遏制涉医谣言,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与多家新媒体平台合作,建立起权威专业的信息沟通传播渠道。在2018年“血荒”“长春长生疫苗”“深圳八毛门”等涉医热点事件中,联盟成员第一时间为公众做专业而通俗的解读,有效遏制谣言生产与传播,在较大程度上消减了社会恐慌。
“在谣言出现时做出应对是一方面,做好科普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把谣言扼杀在摇篮里也是打击谣言的办法。”这位发起人表示,目前,联盟已经召集到两千多名成员,包括医院机构、社会机构、专家和个人自媒体,2018年生产优质医学科普文章累计达30万余篇,从各方各面做好科普,让受众获得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知识,避免他们轻易地被谣言迷惑。
随着医疗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医疗领域的自媒体应该如何存优去劣,实现健康、长远发展,也是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大咖”们表示,只有专注内容价值,牢记使命初心,立足专业领域,保证传播质量,医疗自媒体人才能站得更直,走得更远。
牢记初心——
做健康内容的传播者
“对医生来说,一对一地看病,一天最多看100个:一对多地授课,受众一天可以2万个;而一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科普,一天的阅读量能超过10万,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身为一名医生,“淼哥故事会”公号创始人淼哥曾经用一句话向道出了医疗自媒体存在的真谛。
说到自己做自媒体的初衷,淼哥表示,除了想要学以致用,帮助到更多人之外,他还想通过这个窗口,熬心灵鸡汤,讲花式科普,谈八卦热点,让其他行业的人了解到医生也是很有趣的段子手,有医学知识加成,有向公众发声的愿望。他认为,通过科普,可以让更多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
科普达人李青则指出,医疗自媒体最大的价值是让医务人员有了自己的平台,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通过医疗自媒体,可以帮助公众认识医务人员,了解医务界,增进交流,消除误会。”李青对个人自媒体的定位是“立足医疗、关注社会”。以医学科普和健康咨询为主,兼顾健康、医疗等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知识,为医护人员发声。
打开公众号“李青大夫”可以发现,其中90%以上的内容 都是健康科普。此前,微信朋友圈里曾热传一个段子,说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并号召人们不要买低钠盐。该内容当时流行甚广,给许多人造成了恐慌。李青作为肾内科医生,在第一时间撰写科普文章《“低钠盐是送命盐”之说靠谱吗》,有力地回应和批驳了这一谣言。
“内容是科普的灵魂。科普内容要有科学性,要客观、真实、有据,而且影响范围越大,科普的内容就应该越严谨,否则容易将公众引人岐途,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是自媒体影响力的依存和根基。”李青表示,作为医生,就是要抓住疾病、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宣传。而这无疑也是自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的一个正确打开方式。
立足领域——
打造独特的“媒体价值”
前几年,网上曾流传一则新闻《深夜急诊医生开4毛钱药治好病 患者家属称不可思议》,经过媒体的多次转发,内容却逐渐变了味。有网友发表评论称:“其实很多病根本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药物,而少数医院和医生受利益驱使,使用价格高、回扣高的药物,不仅给患者増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増强了人们的抗药性,破坏了免疫系统的平衡,可以说百弊而无一利。”
“媒体这样捕风捉影不负责任的报道,似乎是监督医院,为民执言,但其结果不但无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反而加重医患矛盾,许多时候患者因为不信任医生而丧失了救治机会。”李青介绍,在这一事件中,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医界人士通力协作,撰文对高血压的治疗进行科普,对公众的误会进行解释,并对曲解的报道进行反驳。文章被广为转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次对医疗的信任危机和医患对立事件。
“三甲传真”公号管理员淅水分析道,医疗自媒体最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一方面,医务人员曾经长期处于與论话语权的弱势,但自从有了自媒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另一方面,国家相关医改政策出台时,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引导沟通,自媒体比官方媒体、传统媒体会有很大的优势。
事实证明,自媒体在促进热点事件平息、和谐医患关系、塑造媒体正面形象等方面,同样可以起到积极有力的助推作用。此外,自媒体的出现也为医生个人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
“对医生而言,也许医学内容不是问题,但对如何做媒体却大多是门外汉。”谈到医生应该怎样做好自媒体,李青指出,自媒体也是媒体,医疗自媒体是医疗和媒体的结合,因此,自媒体人也要补充媒体知识。他建议大的媒体平台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自媒体人进行相关的指导,以达到医学知识与媒体技术完美的结合。
淅水则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医生注重培养提高互联网思维,例如哲学的思维、新闻的敏感度、热点的把控、传播链的认知等。他还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各类学会、协会能够组织一些针对医务人员自媒体的相关培训,对医疗自媒体人进行帮助、引导和提高。
保证质量——
拨正内容与流量的天平
很多自媒体人都曾遇到这样的困境,用户刚关注不久就取消关注了。于是用尽各种伎俩,蹭上所有能蹭的热点,希望吸引留住粉丝,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自媒体关注的是流量而不是原创内容质量。”淼哥指出,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其实更关心自媒体的定位,一旦内容与定位不符,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个自媒体公号要表达什么,自然会因失去兴趣而流失掉。
淼哥提醒自媒体人,不要成为“10万+”的奴隶。他强调,近几年自媒体发展迅速,经济变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为了“10万+”,把文章变得很粗俗。那样虽然离“大V、流量王”越来越近,可离科普文章的初衷却渐行渐远。
“重视粉丝不等同于一味地迎合粉丝。”淅水认为自媒体也要讲辩证法,用辩证的思维去把关每一篇稿件。他介绍,自己在做一些医改政策分析时,对文章的逻辑性、严谨性、辩证性要求很高。在写医患故事时,对一些可能出现负面影响的风险点会反复推敲,避免出现歧义。
实际上,大部分读者不会单纯地为一篇好文章就成为某个公号的粉丝。一个自媒体真正吸引粉丝的内容,往往包括文章的深度,作者的三观,表达用语的通俗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在“高冷”的医学领域,如何让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内容更加通俗,可以为广大普通受众轻松理解,李青向自媒体同行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他介绍,在文章的内容选择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公众关注度高,而且普通人都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所以科普起来更容易;在文章的形式上,要尽量用生活语言来描述,多举例,文章要短小,可以做成系列。视频、图片、表格等形式会更吸引人;在文章的表达上,要尽可能地“接地气”,可以使用一些网络语言,适当的卖萌和吐槽也未尝不可。
淅水则认为,健康科普也要有血有肉有感情,医疗行业的自媒体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做科普。在实践中,他一般会通过病例或者案例讲科普,同时也会做一些医患关系的认知剖析和引导,这样就会使科普更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施琳玲是微信公号“雨林在线”的作者。在“八毛门”“”缝肛门”“贵州女童被扇耳死亡”等热点涉医舆情事件中,她勇敢发声,捍卫真相。在“哈医大案”“温岭伤医”等伤医事件中,她写下的多篇文章也通过自媒体平台广为传播。
作为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施琳玲深知粉丝总量达到亿级别的联盟所担负的责任——努力帮助公众走出迷惑、告别误区。这俨然是医疗自媒体人现在和未来的使命。她说,尽管已知前路有多么艰难,但自媒体人更知心之向往。一年又一年,坚持爱在左,责任在右,用我们的每一步努力来推动医患的和谐、社会的进步。(《中国卫生人才》记者孟莛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关注医疗自媒体乱象之一:
“中医大师”再遭热炒 医疗自媒体乱象该“踩刹车”了
关注医疗自媒体乱象之二:
内容品质良莠不齐 医疗自媒体整体素质待提高
关注医疗自媒体乱象之三:
哗众取宠谣言惑众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