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到了,有些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适应性反应,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开学综合征”。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平稳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治疗师陈俏如。
陈俏如介绍,如果孩子在开学前出现短期的焦虑或情绪不稳定,是适应新环境的正常反应,家长无须过度担忧,保持平和的态度即可,避免因担心着急而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若家长刚开学就对孩子抱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期望,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使其对新学期产生抵触心理。她建议,家长创造开放的沟通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困扰,协助孩子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家长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协助孩子恢复到日常上学时的状态。”陈俏如表示,在自主学习方面,家长不要在开学初期过度强调学业表现,易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可以从建立简单且可实现的小目标开始。例如,每日按时完成作业、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等,这样既能帮助孩子恢复学习状态,又有助于培养自律性。
在规律作息方面,部分孩子可能在假期中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此时不要试图“强行纠错”,不妨让孩子尝试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慢慢调整至上学对应的起床时间,入睡时间自然会逐渐提前。同时,睡前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进行过度刺激的活动(如长时间玩游戏、观看紧张刺激的视频),以减少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帮助孩子更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此外,假期中部分孩子可能形成了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的习惯。面对开学后学习任务的回归,家长往往担心孩子难以摆脱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对此,陈俏如建议,对于学龄期儿童,可以尝试将电子产品使用权限制在周末或者任意2天内,1周内可以使用5小时。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制订满足双方需求的电子产品使用计划并以身作则。同时,鼓励孩子多探索新的兴趣爱好,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减少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和线上社交的依赖。
陈俏如强调,大多数孩子在家长的耐心引导和自身调节下,能在1至2周内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生活节奏。但如果孩子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紊乱、沉迷网络等问题,老师和家长应引起重视。此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更深层的心理适应问题,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