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国家医保局召开的医保基金社会监督暨举报奖励大会上,6名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方面作出贡献的举报群众获得奖励,其中来自北京市、江苏省无锡市的两人获得了最高额度20万元的奖励金。给予监督举报不小力度的奖励,凸显了医保部门用好社会力量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决心。
当前,医保基金监管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医保基金专项飞行检查被检185家定点医药机构中,查实涉嫌欺诈骗保的达111家。有的医疗机构明目张胆,公开拉人假住院;有的医疗机构弄虚作假,给女性患者开具“前列腺核磁”,给男性患者开具“妇科检查”,性质非常恶劣。种种情形表明,在医保基金监管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心存侥幸,顶风作案,监管工作仍需加强。
与此同时,医保基金监管力量还需要提升。从全国来看,人均监管上百家机构、服务几十万参保人,监管力量与监管业务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基金监管任务繁重,且涉基金违法违规行为隐蔽性强,仅靠医保部门单打独斗还不够,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医保基金监管,这样既可拓宽行政监管视野,又可促进医保监管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举报奖励是鼓励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个人守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格局。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社会监督常态化,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全民参与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医保领域举报奖励的顶层设计,让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举报奖励有章可循。大部分省份也相继出台本地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并积极落实奖励举措。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医保系统共发放奖励金905.4万元,而通过举报线索追回的医保资金高达11.54亿元,是奖励金的127倍。可以说,社会监督已成为精准打击医保基金“蛀虫”的有力武器。
从目前情况看,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督的力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群众怕个人信息泄露招致打击报复;有的举报人对医保基金违规使用的界限不清楚,对违法违规行为证据固定的概念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举报线索不明晰不准确……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力度依法依规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举报人的身份、工作单位等信息要予以严格保密,切实打消群众顾虑,让更多人加入监督行列。同时,还需加强政策宣讲,以案说法,让群众深入了解诱导住院、虚假就医、倒卖医保药品等基金监管常见违法违规问题,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精准度。
医保基金稳定运行是13亿多参保人享受医保待遇的基础。蚕食医保基金,损害的是每个参保人的利益。守住基金安全底线,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政府、社会和个人密切协作,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督能力,一定能更好守牢医保基金安全规范使用的闸门。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