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李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3月9日联袂就后疫情时期的骨质疏松防控进行线上访谈,建议民众对骨骼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将骨骼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骨质疏松症是“寂静的杀手”
侯建明指出,当前,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达23%,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而老年和慢病人群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危重、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这充分突显了后疫情时代加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学有效的慢性病分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慢性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医疗开支,而且可以在应急状况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避免慢性病患者对医疗资源的挤兑。
侯建明介绍,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被称为“寂静的杀手”,随之带来的是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骨骼健康管理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规范诊疗,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他提议,将骨骼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医生共同发力,提高百姓的预防、知晓和就诊意识以及治疗依从性。
全生命周期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同样强调健康骨骼的重要性。
作为全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专家之一,夏维波援引了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指出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会随着个体年龄增长和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而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脆性骨折,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夏维波建议,要对骨骼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青少年开始,就注意充足营养、摄入足量钙和维生素D、规律地锻炼,以保证中青年时达到足够的峰值骨量。
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测,特别是中老年绝经后妇女,要更加注重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症,防范脆性骨折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夏教授强调要遵医嘱,采用药物干预等途径加强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以降低再发骨折的极高风险。
两位专家在直播中呼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骨质疏松症防控,医疗机构采用分级诊疗等形式加强管理,让公众做自己骨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