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流鼻血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大家的普遍操作就是:仰头!塞纸巾!
然而,杭州一位妈妈按照这传统方法一通操作下来,孩子居然吐出了一滩血!事后,这位妈妈才发现,自己这一套止血方法全做错了,“坑娃”不浅。
鼻血反复流,反复“止”
结果孩子吐了一滩血
6岁的文文(化名),从小就是个爱流鼻血的娃,流鼻血成了家常便饭,家里人都见怪不怪。
春节过后,文文流鼻血的老毛病又犯了。这天晚上,文文突然大叫一声:“妈妈,我流鼻血了!”打开灯一看,眼前的文文满脸都是血,枕头上、被子上都是,文文妈赶紧随手撕了一张纸巾,熟练地搓成团,塞进文文的鼻子里。出血量太大,一连换了两三次,看着文文流血止住了,便赶紧让她躺下睡觉。
第二天上午,文文鼻血又滴了出来。仰头!塞纸巾!一模一样的操作又来一次,很快鼻血不流了。没想到过了几分钟后,文文把纸团抽出来,鼻血又涌了出来。再仰头!再上纸巾!
一连好几次流鼻血,妈妈都用这套熟练的方法“止”住了血。本以为这次和之前一样,就这么过去了……
没成想,到了中午,文文觉得恶心想吐,脸色发白,“哗”地一声吐出了一滩深褐色的血性液体。文文的爸妈吓坏了,这怎么还吐血了?两人连忙开车把文文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做了一系列血常规检查,排除了消化道出血和血液病后,医生建议文文转到耳鼻咽喉科问诊。接诊的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勇在进一步询问和检查后,马上找到了吐血的“真凶”——鼻出血。
原来,文文流鼻血时,不当的仰头导致一部分鼻血吞咽入胃里。当血量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了恶心呕吐。由于呕吐物里血液混合着胃酸,就呈现出深褐色。
仰头、塞纸巾……
请把这些止血方法“拉黑”
其实,像文文这样因为鼻出血而变成“吐血”的并非个例。
李勇表示,普通流鼻血并不会造成“吐血”,文文这样的情况正是不当的止血方式所导致。门诊里,10个鼻出血的,大约有8个以上都会用错误的止血方式来止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李勇专门罗列了几种错误的止血方法,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避雷。
A.仰头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其实仰头并不能让出血停止,只是让鼻血的流动方向改变,鼻血会顺着咽喉和食管进入胃里。如果吞咽的鼻血较多,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导致黑便出现。
B.塞纸巾
随处可见的纸巾成了家长最常用的止血道具。事实上,纸巾比较蓬松,不能产生较强的压力,很难迅速止血。而且纸巾表面毛糙,反复塞入鼻孔反而会使已经糜烂的黏膜加重损伤,纸巾还容易和伤口结痂,一旦拉出,就会造成新的破溃,延长出血时间。
C.冲冷水和举手
这两种方法,更加没有科学依据。出血量和环境冷暖也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鼻出血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李勇推荐了最简单的一招:只要略低头,用手捏住鼻翼部分3分钟,基本上就可以止血。这是因为鼻出血一般都发生在鼻腔前部,而正常的凝血时间也就在2~3分钟左右。所以,只要轻轻捏住出血点保持一下,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经常鼻出血
要考虑过敏性鼻炎
“现在来看鼻出血的孩子越来越多,每次门诊都能碰到十几例。”李勇说,鼻出血是人群中很常见的症状,尤其在儿童中更高发。曾经有一份统计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学龄儿童,有鼻出血史,年龄主要集中在2~14岁。
鼻出血往往看起来出血量大,很多家长会把鼻出血和白血病联系在一起。对此,李勇表示,鼻出血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空气干燥、外伤、鼻腔异物、鼻中隔歪曲、肿瘤、血液病等。但是请不要慌,这些都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排查比较简单,通过检查和化验血常规就能发现。
李勇指出:“事实上,约95%以上的鼻出血都来自于过敏性鼻炎。”有鼻炎的患者鼻黏膜特别脆弱,会产生糜烂等情况。而炎症会引起鼻子的不舒服,孩子又会忍不住挖鼻子或者搓鼻子,所以这类孩子鼻子就特别容易流血。 本报通讯员 李煦 本报记者 何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