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医疗机构遇38℃患者必须上转”的说法,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独家回应健康点记者称“国家没有这个规定”。相反,焦雅辉表示,基层医务人员要做好流感患者常规诊疗。只有对疑似重症患者,要指导和帮助患者及时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今年入冬以来,流感高发,多地大医院急诊、儿科爆满。昨日更有消息称天津市海河医院的3名儿科医生全部因超负荷工作而病倒,引发公众关注。
大医院人满为患,被寄予厚望的基层医疗机构为什么没能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呢?此前有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声称,由于“发热38°C以上必须登记转诊”、“未设儿科”等原因“不能看流感”。1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健康点就此事询问了相关负责人。
发烧38°C就要上转?
“国家没有这个规定。”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后,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向财新健康点记者独家回应。
基层医疗机构在流感爆发时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职能?为什么基层医疗机构声称不能为感冒发热患者提供诊疗?
在国家卫计委提供给记者的《2018年流感防治相关工作》显示,这份文件明确提到,要发挥好基层在流感防治中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居民加强流感防治信息宣传,组织动员家庭医生团队对签约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基层医务人员要做好流感患者常规诊疗,对疑似重症患者,应指导和帮助患者及时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绝大多数发热病人不一定都是传染病的病人,比如像普通的感冒,包括其他很多的疾病,都会有发热的症状,这些发热的病人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来就诊。”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
事实是否像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说的那样,出于“发热门诊制度”的要求,遇到发热病人必须上转?
焦雅辉表示,针对发热病人的救治,国家曾发布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重特大的传染病病人并分检出来,之后收治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里。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因为其他的疾病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或者血液,相对来说危险性低一些,危险性最高的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焦雅辉解释,上述办法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感染性的疾病科,其他没有建立这个科室的医疗机构,也要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根据季节不同,要对不同的重点病人进行筛检,比如夏秋季有肠道门诊,冬春季会有发热门诊。
“经过鉴别诊断,排除传染病的病人完全可以留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常规的诊断和治疗。实际上绝大多数发热的病人还是可以进行明确的初步的诊断的,还有少部分不明原因发热原因的病人,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治疗。”焦雅辉说。
焦雅辉表示,国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也建立分检制度,不一定要设置科室,可以设置分诊点。绝大多数发热的病人不一定都是传染病的病人,比如像普通的感冒,包括其他很多的疾病,都会有发热的症状,这些发热的病人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来就诊。
真正需要上转的,是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预检分诊发现的疑似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比如非典、H1N1、H7N9、H5N1、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等。
焦雅辉表示,在类似上述疾病的特定流行时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发布特定的传染病预警,针对这样的病人,经过基层医疗机构的分诊,可以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或者传染病院去治疗。
图片来源:中国网
那么基层医疗机构究竟是否具备为感冒发烧患者提供诊疗的能力?
“现在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讲,从国家医改策略来讲,首先是强基层,所以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来讲,我们希望基层能够把这些常见病和多发性的诊疗都在基层解决。”焦雅辉表示,接下来要发挥医联体牵头医院的作用,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对流感病例的早期识别、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意识和能力。
开不出抗病毒药?卫计委:供应充足
有流感患者表示口服抗病毒药物达菲很难买到,流感爆发的情势下,抗病毒药物的供应保障情况如何?
“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焦雅辉表示,接下来国家卫计委将要求全国的医疗机构紧急采取临时采购措施,采购流感抗病毒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要求各地卫生计生委为医疗机构开启临时采购通道,保证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有充足的药品,不能够以任何的理由来影响患者对药品的获得。
焦雅辉表示,中国抗病毒药物的供应保障是充足的。对于普通流感的治疗,口服有达菲(即奥司他韦),喷雾有扎那米韦,这两年国内又研制成功了对于重症流感患者使用的、可以静脉治疗的帕拉米韦,这几种药都可以国产化生产。
“从流感的诊疗方案来讲,我们历年流感的诊疗方案都是强调抗病毒药物要早期使用,特别是在出现症状后的48小时之内,使用口服的奥司他韦效果是非常好的。”焦雅辉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预防不太容易做到。勤洗手、戴口罩、通风换气等措施都是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和疫苗的预防保护作用相比,都不如疫苗的效果好。
但相比麻疹、脊灰疫苗等经典疫苗的效果,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不那么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对非特异性措施而言,疫苗仍然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我们还是建议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像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都要接种,避免这些人因为感染流感导致非常严重的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冯子健说。
健康点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并不高,每年供应市场的疫苗数有2600万,但实际接种数只有2000多万。
“和需要接种的高危的、我们强烈建议的、推荐的人群比,接种的数量还是太少。我们还是不断呼吁,建议做好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疫苗的保护。”冯子健说。
“到2018年流行季节,也就是到今年秋天,可能会有至少一家疫苗厂家生产出四价疫苗,还有其他的疫苗厂家正在积极申报临床研究审批。”冯子健说。
原标题:基层医疗机构看不了感冒发烧?焦雅辉:国家没有这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