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有关“新冠肺炎未必发源于中国”的表述,一石激起千层浪。时至今日,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仍有两个谜团亟待解决:其一,疫情发源地是否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进一步追问,疫情是否发源于中国?
华南海鲜市场是否为疫情发源地?
病毒溯源是疫情防控“必答题”。现阶段,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也有科学研究指出穿山甲、蛇、龟类等动物是新冠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但病毒如何从动物到人类,疫情又如何在人类社会蔓延,仍是未知数。
疫情暴发以来,华南海鲜市场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26日公布的病毒溯源研究显示,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冠病毒核酸,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更多的研究显示疫情或早于华南海鲜市场出现。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论文显示,41个病例中只有27个病例有海鲜市场暴露史,尤其需注意,2019年12月1日发病的首名患者并无海鲜市场暴露史。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月20日发布的研究成果也有类似的结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而是在疫情中“推波助澜”。该研究分析了现有数据库中93个病毒样本中的58种单倍型,以了解不同病毒样本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在2月12日前发生过2次明显种群扩张:一次是2019年12月8日,意味着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已开始人际传播,而传播速度在华南海鲜市场加快;另一次种群扩张发生在1月6日。
多方猜测,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疫情发源地。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这将给寻找病毒源头和疫情防控带来更多挑战。
对于上述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是有益的学术化探讨,但研究结论是否站得住脚还需要多方面的证据。”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发源于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范围蔓延。近日,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出现了众多本土传播病例,部分病患并无访华史,这让外界对疫情的发源国有了更多思考。
此前,香港大学管轶团队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两项研究均从马来穿山甲中分离出与新冠病毒高度相关的冠状病毒。这些马来穿山甲是从反走私行动中缴获的,上述研究也让外界对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从国外进入中国的争论更为热烈。
钟南山指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因为从科研角度来看,“首先发现”与“发源”不能划等号,“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判断疫情来自国外”。
2019年秋季开始横扫美国的流感已致2600万人感染,死亡人数高达1.4万。鉴于流感与新冠肺炎症状相似,日本媒体曾暗示,“美国1.4万名因流感致死的人中部分可能死于新冠肺炎”,但这一说法随即遭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否认。
美国的流感疫情是否与新冠病毒相关,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曾光的关注。他表示,过去美国在疫情防控中有强大的实验室和先进的理念,在疫情监测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目前美国的流感疫情除了流感病毒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病原体”,美国有足够的实验能力能鉴别出来,后续应该给出公正的交代。
对于疫情发源国的讨论,曾光称,“钟南山院士提出了科学假设,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开放性探讨,关键在于能不能启动实实在在的跨国科学调查和研究论证”。他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应该协调相关工作,研究世界各地原因不明的新冠病毒是否为同一类型,在基因序列上有何区别,以此来追踪疫情真正的发源地。
受访专家强调,疫情之下“环球同此凉热”,新冠病毒溯源并非纠结于国家地域之争,更不是相互“甩锅”。在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全球风险级别已上调为“非常高”的情况下,开展病毒溯源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明确病毒起源、中间宿主、传播方式等,尽可能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才是题中应有之义。(郭超凯 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