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可以长高4cm。”听到这个消息,杨先生激动不已,因为他不是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而是已经虚岁40的中年人。然而,两年的“生长期”过去,杨先生的身高并没有发生变化。更让他气愤的是,医院当初承诺的“无效全额退款”变成了2000元的“补偿”,而他当初缴纳的费用是16000元。
日前,杨先生拿着与医院签订的赔偿协议向本报报料,直斥医院增高陷阱害人不浅。专家表示,人的个头生长基本在20出头就停止,医院宣称40岁还能长高显然是骗局,这个年龄别说长个,再过多几年很多人就会因骨质疏松、椎间盘变性等因素影响,身高会开始变矮。
医院签协议,保证让人长高4cm
身高163cm的杨先生是广东阳江人,因为妻子身高和自己相差无几,穿上高跟鞋二人看起来就不太协调,“如果能长高几公分,会和妻子更般配些。”杨先生向记者说道,这是自己为何人到中年还去想办法长高的主要原因。2013年3月,杨先生在网上看到广州荔湾区的一家民营医院广×医院有打针增高的治疗项目,一番电话咨询之后,杨先生十分心动,他立即从家乡赶往广州求医。
据杨先生自述,作为一个成年人,自知长高的可能性很低,可为什么还是乖乖去给医院送钱呢?“说到底就是那份协议让我心动了”,杨先生向记者谈到,医院最初强调,能不能长个不要看年龄,先来医院做个检查,如果检查结果符合,可以做治疗。经过所谓检查,广×医院的医生声称杨先生还有长高的潜质:两年之内可以长高4cm。“医院方面表示会在治疗前和我签一份协议”,说着杨先生拿出一份盖着红章的纸质“协议”,只见上面写道:广×医院内分泌科确保杨某某2年内在原有身高的基础上再增高4cm。截至2015年5月31日,如果杨昆宁的身高增长不到4cm,广×医院内分泌科退回16000元医疗费。协议中还明确说明,如果杨某某的身高增高了3cm,退回一半医疗费,未达到3cm退回全部。”
可以使杨先生在40岁的年龄长高4cm的“治疗”被他概括为三个字:“打激素。”在交完钱后的3个月,他总共打了四五次生长激素。
之后便是为期两年的“生长期”的等待,“医生说生长期越长,长得越高。”
2015年5月31日早已过去,杨先生的身高仍然停留在2013年3月的水平。
他去广×医院要求全额退款,当年接诊他的那位医生已经离开了广×医院,自称为广×医院的副院长则表示:“协议上盖的公章不是医院的公章,不予退款。”一番交涉之后,副院长最后提出,可以给杨昆宁2000元的“补偿”。
交涉过程中,一位准备离职的广×医院的医生对杨先生说了“良心话”:一般25岁以下的人打针才有效果,之所以30、40岁的人也敢接收,是因为有利可图。这位医生还透露,当年的(内分泌)科室被承包出去了。
长高的极限在二十岁出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郝虎介绍,要想判断孩子个子发育进程,我们通常会建议做一个X光检查,来看骨骺是否关闭。
同时结合骨龄,这才是一种可靠的客观衡量指标。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7岁,骨骺已接近闭合,当然不同的人的生长条件差异很大,有的人可能在二十二三岁还能长个,但这已是生长极限。
矮小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对于矮小症的诊治关键是要明确导致矮小的病因。如果是由于非疾病性矮小,比如家族遗传性和体质发育迟缓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时较为小,但出生后生长速度正常,身高始终低于正常人。
食药监总局未批准过任何一款增高产品
实际上由于当今社会在许多选择中都对身材高矮有一定标准,所以各种增高药物或器材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如钙剂、锌剂、增高鞋垫、增高仪器等等,层出不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提醒称,所批准保健食品的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但市场上标榜增高的保健品却比比皆是。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也曾就消费者投诉回应说,到目前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还没有审批过任何一款增高功能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因此目前在网上所有打着增高旗号的保健食品或药品都是假的。
来自药监局的提醒显示,有的商家为夸大所谓疗效,自定身高标准或偷偷调整标尺;然后请来所谓的“名人”,通过虚构情节或故事来推销其产品;好多广告中的“受益者”往往是厂家花重金请来的“托儿”;一些广告中戏剧性增高效果,如20来岁小伙子在两三月内身高猛增10厘米,其实只是电脑特技的杰作;还有人利用人生长的自然规律“移花接木”,比如正常人身高早上比下午高1-2公分,商家就在下午测量身高,用药后,再让患者在早上测身高,于是身高自身的波动就成了厂商广为宣扬的“伟大疗效”;青春发育期孩子本身就以每年4-6厘米以上速度增高,可是有的厂商则说孩子长高是增高药的疗效;有的商家利用群众医学知识比较贫乏,用高深的医学专业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或标榜高科技、“国际一流”“国内外大奖”“美国最新科技”等说辞来骗人;有些“增高”产品中甚至加入性激素,虽然短期内可使孩子身高有一定增长,但性激素加速骨骺愈合,从而会影响孩子们最终的身高,这是一种类似“饮鸩止渴”的做法!如果家长与孩子们“高”迷心窍,甚至采用不良的措施,最终造成身体畸形或残疾,则悔之晚矣。
“虚假宣传”是医疗欺骗的惯用模式
从爆料人杨先生的自述不难看出,他之所以陷入增高陷阱,并非对医院推荐的技术本身信服,而是受到宣传伎俩所迷惑,尤其是那份所谓“保证增高协议”。
对此,专注医疗纠纷的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王海峰律师向记者说,“这种情况类似于魏则西事件,是典型的医疗欺骗。患者就诊的科室一般不是正规科室,而是被外包出去,它们进行虚假宣传,使患者误以为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
虽然上述医院副院长不承认协议书上印章的有效性,但是杨先生手中的发票上盖着“广×医院收费专用章”。“如果钱真的交到医院财务处,那么医院是有责任的,因为这是明显的虚假宣传。医院应该全额退款,并且进行辅助性赔偿。”王律师说,广×医院的行为有推脱责任的嫌疑。
王律师提醒消费者,目前医疗市场上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不少,遇到这类问题应向卫计局投诉。卫计局开展调查之后可以对医院进行行政处罚,调查本身也有利于证据的确定,便于后期的司法处理。
王律师也强调,消费者与其事后追责,不如尽量避免过失产生。为此,他提醒消费者,就诊前科学地判断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现实性,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
王律师特别强调医院的资质。他说,少数医院以营利为目的,“什么牛都敢吹,什么事都敢做,最后什么责任都敢赖”,消费者在就诊时要多比较。
“病历中包含处方,可以和收费一一对应起来。”王律师说,在就诊过程中,消费者还应保管好病历、检验化验报告、手术记录、缴费凭证等材料。
■健康提醒
常见的增高陷阱有哪些?
在如今“恐矮”时代中,大家对于身高极度的重视,打开电视,增高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而在网络上经Google搜索关于增高这一项就有10余万条相关的内容,整个社会对于增高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提醒说,这些商业广告甚至一些所谓的增高医院的广告中往往隐含着商业陷阱。
比如为了夸大自己的所谓疗效或者让更多的儿童来购买商品,厂商自定的身高标准或者有目的地调整标尺,然后请来“名人大腕”,利用名人效应,通过虚构情节或故事来推销其产品,或找托儿来做宣传,实际上好多广告中的所谓受益者往往都是厂家花重金请来的托儿;另外一些广告中的戏剧性增高效果,如20来岁的小伙子用某商品后,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身高猛增了十几公分,实际上这只是电脑制作特技的结果。
另外利用生长的一些自然规律进行巧妙的“移花接木”,比如人的身高并不是固定的,每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早上比下午高1-2公分,治疗前在下午测量,而在治疗后则在早上测量身高,于是这身高自身的波动就成了厂商所广为宣扬的“伟大疗效”了;另外在青春发育期间,孩子自身就在以每年6cm以上的速度增高,但有时就很可能被居心叵测的厂商移花接木为自己所谓的灵丹妙药的疗效了。
利用大家医学知识了解比较少,用一些高深的医学专业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把顾客蒙晕,到处标榜所谓的高科技,到处拿着所谓国际一流,得了多少个国内国外大奖,美国最新科技等等说辞来唬人;也有些厂家以第二代产品作为挡箭牌,很多厂家往往郑重地承诺,如果没有效则免费更换新一代产品,用专利、批号或者祖传秘方等等做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利用现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方面的不完善,在国家级的杂志报纸或其他媒体上刊登广告来蒙骗消费者,混淆保健品和治疗药物的界限,吹嘘厂方的药能够包治百病等等;好多所谓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的产品,实际上只是含有补钙、补铁等等保健功能的普通保健产品,而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能中,并没有增高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