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目前看手机的间隔仅6.5分钟
现代社会中,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即使有些人的手机功能并不是那么先进,他们也会频繁地查看手机;普通人一天一般会接到、打出和漏掉22个电话,平均收到或发送23条短信;还会看18次手机上的显示时间;每天故意不接手机的平均次数为1次;开始接电话的时候会看一次手机,结束通话的时候仍然会看一次手机。
对查看手机越来越"上瘾","瘾"越大,越会影响人际关系
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很容易造成视疲劳,尤其是手机,看手机15分钟差不多相当于看半小时iPad、看1小时电视。
游戏中快速移动的有趣视标,会吸引眼球长时间不停地追随注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肌性视疲劳",而且目标色彩大小不同,眼球也要快速不断地调整,引起"调节性视疲劳"。
关灯玩手机易患多种眼疾
电子屏幕上的字体比较小,屏幕光源又强于自然光,长期盯着看,势必会增加视疲劳。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都属于电子产品,有屏幕,能发光。平时在自然光线下,这种光还不会特别突出,如果在黑暗中,电子屏幕的背景灯光就会显得刺眼,而人眼对于屏幕光和黑暗环境,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长此以往可以导致近视眼、干眼症、慢性结膜炎等。
关灯滑手机:瞳孔会放大
不少人手机、平板一滑就是2、3小时没休息,不仅眼球易疲劳而加深近视,3C荧幕释出的热能长时间为眼球吸收,使原本透明的水晶体就像蛋白被煮熟,逐渐变混浊甚至全白,形成白内障。
荧幕越亮、越鲜艳,散发的热能越强,对水晶体伤害越大。还有人睡前关灯仍继续滑手机,光线昏暗下眼睛瞳孔会放大,反而吸收更多荧幕热能,白内障风险倍增。
白内障的影响
一旦罹患白内障,不只视力受影响,还可能增加失智风险。台北研究发现,7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视力模煳可能间接影响人际关系,造成认知功能下降。若接受手术置入人工水晶体,可避免视力一直下降,未来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比未做手术的人减少23%。
换上人工水晶体可以解决白内障?
旧型人工水晶体功只能解决白内障问题。但大多数白内障病人多少同时会有近、远视、老花,或是二、三百度的散光,即使置换旧型人工水晶体后,视力可能还是会模煳,要戴眼镜才能看清晰。
尤其一般老花病人常合併有白内障问题。目前针对老花,虽可在角膜施打老花雷射,改变角膜形状来抵消老花度数,但缺点是病人不可有远、近视的问题,因此符合条件者不多。
老年性黄斑部病变——年轻人也可能会得
一种在老年人身上常见造成视力退化与失明的视网膜疾病,但随着3C产品的普及,高度用眼族群逐渐增加中,使得罹患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而目前早期老年性黄斑部病变,没有明确的诊断方法。因此,民众仅能提高警觉,一旦出现模煳、黑影、扭曲三大征兆时,就要尽快就医检查。
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症状,包括视物变形、颜色变淡或暗影等主观症状。台大医院医疗团队表示,黄斑部病变的成因,是在视网膜生理构造上出现一种称为隐结的沉积物。这些隐结一来会阻隔视网膜,获得脉络膜微血管的营养供给,二来也会导致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废物,无法完整的被血液循环带走,造成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萎缩,及感光细胞的病变,最后造成视力伤害。
手机"夜间模式"未必护眼
一些手机上的夜间模式是否可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呢?不会。所谓的夜间模式一般都是根据周围环境的明暗,来适度调节屏幕的亮度。比如灯光昏暗,电子屏幕就会适度地把光亮调暗,以达到不刺激眼睛的效果。其实只要屏幕光线强于环境光线,瞳孔就会自动收缩,睫状肌调解瞳孔大小,眼睛就会有酸痛感。
所以,就算是用夜间模式,也不能把灯关掉。建议大家,无论电子产品多么智能,夜间的阅读环境都不能太暗,如果不开灯就尽量不要看书、微博、电视等,而且能坐着就不要躺着。
用"替代方式"缓解手机瘾
对于那些深夜手机控们可以通过"替代"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用看书等一些舒缓的睡前活动来逐步替代玩手机,通过注意力转移来逐渐减少睡前玩手机的时间。与玩手机比起来,看书不仅对眼健康起到缓解的作用,还对大脑产生的刺激要小得多,有助于入眠。此外,人的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往往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对年轻的女士来说,会引起生理周期紊乱,更严重的是影响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