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新标志物发现

230

《自然·医学》杂志3月31日报道了一个预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未来认知恢复与衰退的潜在新生物标志物。这个蛋白指标或能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发作和病情进展的预测能力。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其涉及的复杂病理过程最早会比临床症状提前几十年出现。认知衰退是指思考能力的逐渐丧失,其速度在阿尔茨

健康新闻

AI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

859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列出药物研发等84种具体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按下了“快进键”。长期以来,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一个著名的“双十”魔咒,即新药研发需要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如何打破这一魔咒,AI

健康新闻

植入式传感器可持续监测炎症水平

1340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受大自然启发,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可实时跟踪活体动物蛋白质水平的波动,测量炎症标志物的变化。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医学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检测生物体液中的蛋白质,科学家通常使用能与特异蛋白质结合的DNA受体。然而,这

健康新闻

结直肠癌初筛有望告别结肠镜

381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方法因其侵入性和高昂成本,难以在大规模筛查中广泛应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杨教授、缪应雷副院长团队,日前携手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团队及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

健康新闻

纸基传感器可快速检测心脏病标志物

1261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低成本纸质传感器,能在15分钟内检测出心脏病发作的生物标志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纳米》杂志。心脏病早期诊断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但标准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费时,而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纸张的垂

健康新闻

人的一生为何有两次“断崖式”衰老?

1949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突然间就觉得自己老了。实际上,这种感受并非错觉,或许正是身体内部深刻变化的真实写照,医学数据与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自然·衰老》杂志最新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揭示了衰老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相反,人类在青春期后还会经历两次显著的“断崖式”衰老。不过,清晰

健康新闻

衰老研究“风华正茂” 健康老去愿景可期

1279

我们为何会衰老?我们究竟有多老?如何健康地老去?这是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的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讨论的议题。“上述问题分别对应着衰老机制、衰老度量和衰老干预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指出,目前相关研究分别面临着靶标缺、预警难、干预差等挑战。在

健康新闻

44岁和60岁时 衰老最快

1373

人类在生命中的进程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然而,如果某天早上你醒来照镜子时突然发现自己老了不少,这并不是凭空想象。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对与衰老相关的分子变化进行考察后发现,人们分别在44岁和60岁时出现了明显的衰老迹象。也就是说,人体的衰老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健康新闻

前列腺癌患者血液内检出新型RNA

635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科学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内检测出一些新型RNA,其被包裹在名为“细胞外囊泡”的纳米颗粒内。当癌症存在时,这些分子会发生变化,这表明它们有可能成为检测前列腺癌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标。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外囊泡杂志》在线版。研究团队将这些RNA分子命名为“EV-UGR”(细

健康新闻

个性化深部脑刺激能减轻帕金森症状

945

《自然·医学》1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传统脑刺激方法相比,使用个性化神经信号的适应性深部脑刺激,可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持续时长减少50%。深部脑刺激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操作之一。医生会放置一种称为神经刺激器的医疗设备,再通过植入的电极,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中的特定目标(脑核)。

健康新闻

让阿尔茨海默病尽早“现形”

188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症状出现前,捕捉到患者大脑内的病理变化。鉴于此,全球众多科研团队正竞相开发精准的血液检测方法,以期让AD尽早“现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郁金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血液检测方法具有

健康新闻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912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生成、组织重塑、代谢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与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冠琳团队合作,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人体巨噬细胞多样性、发育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综合单细胞转录组学、

健康新闻

三大技术为抗衰老带来新希望

533

1961年,美国生物学家伦纳德·海弗里克和保罗·穆尔黑首次描述了衰老细胞。这些细胞潜伏于人体全身,不再分裂,丧失功能,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还会释放出有毒物质,降低人的认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罹患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肺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英国《自然》杂志网站

健康新闻

约1/5患者携带特殊基因拷贝

782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来自西班牙和美国多个机构的神经学家,研究了数千名已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数据,以及另外10000多名在世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约15%到20%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可能要归因于携带两个APOE4基因拷贝。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健康新闻

新血检能比X光提早8年发现关节炎

244

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张佳欣)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中心研究人员报告称,通过验血检测一种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可预测膝关节骨关节炎,比用X光检测出这种疾病的时间提早8年。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当前的X射线诊断方法通常只在膝关节有结构性损害后,才能

健康新闻

DNA纳米机器为血栓精准给药“探路”

1929

“由血栓造成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我们在与临床医生交流时了解到,目前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虽然有专门的药物,但其副作用大,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所以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把药物精准地送到血栓附近,有的放矢地给药。”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汪联辉近日向记者介绍了一种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

健康新闻

仅靠一张膜就能实现癌症分子分型诊断

133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液体活检的重要临床标志物,可用于早期癌症诊断。但它在人体内的数量非常稀少,仅占正常血细胞数量的十亿分之一。想要找到它,可谓大海捞针。 近年来,中外科学家都在想办法从血液中准确找到循环肿瘤细胞。日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刘磊团队研制出一款多功能仿

健康新闻

AI辅助诊断早期卵巢癌准确率达93%

306

科技日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癌症综合研究中心(ICRC)科学家将机器学习与血液代谢物信息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方法,使卵巢癌样本检测准确率达93%。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妇科肿瘤学》杂志。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这种疾病刚出现时通常没有症状,在癌症后期被发现时已经很

健康新闻

这些新测试能知道你到底有多健康

1748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在11月3日的报道中指出,一个人是否健康?有多健康?血压和体重指数等常规指标能阐释的信息很有限。测试微生物组和代谢产物,甚至“免疫等级”,或许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血压和BMI 当人们去医院体检或看病时,医生一般会从测量血压、检查“身体质量指数”(BMI)开

健康新闻

超灵敏血检可量化“泛癌”生物标志物

1186

据美国哈佛大学怀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官网6日消息,由该所和美国医疗机构麻总百瀚(MGB)、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组成的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低成本、超灵敏的血液测试方法,可检测多种常见癌症的高度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微量水平,每次检测只需半滴血(25微升)即可。该方法在癌症早期检测和疾病监测方面很有前景,并

健康新闻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1273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国家药监局10日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专门规定共11章82条,进一步对中药研制相关要求进行细化,加强了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药监局表示,“临床—实验室—临床”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特点。因此,专门规定强化“以临床价值为

健康新闻

关口前移主动施策,终结结核病流行

328

7400万人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对结核病的治疗、对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者的治疗,共挽救了7400万人的生命。这也得益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使用。过去3年,当大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时,另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却在卷土重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新闻

糖、心、肾,一起守护

1511

我国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3.3亿,糖尿病患者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1.3亿,这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三大“过亿”的慢性疾病之间还会互相影响。当其中一种疾病控制不佳时,会增加其他器官和系统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整体病情的恶化。糖心肾病 相

健康新闻

对暴食症患者进行脑刺激治疗可减重

1055

科技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冲动相关神经活动模式引导的脑刺激,能改善两名暴食症和重度肥胖患者的进食自控力,促进减重。这一结果来自一项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生理机制引导的闭环式深部脑刺激在治疗失控进食患者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失控(L

健康新闻

目睹亲人患癌去世她决心与肿瘤一战到底

1414

盛夏七月,苏州独墅湖畔,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研究员马瑜婷正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推进研究工作。这两天赶上重要实验节点,她整日穿梭在一条走廊之隔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间,时而神情专注,时而步履匆匆。走廊的墙上有马瑜婷课题组的介绍,其间的一句话让人振奋:“实验难免有失败,但科研没有死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