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乙肝防治专家共识发布一年见成效
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我国首部儿童乙肝防治专项共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迎来发布一周年。科技日报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了解到,《共识》发布近一年来,1—12岁乙肝患儿门诊量同比增加明显,1—7岁免疫耐受期患儿治疗率从不足40%提升至60%。解放军总医院第五
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我国首部儿童乙肝防治专项共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迎来发布一周年。科技日报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了解到,《共识》发布近一年来,1—12岁乙肝患儿门诊量同比增加明显,1—7岁免疫耐受期患儿治疗率从不足40%提升至60%。解放军总医院第五
2月28日正值国际罕见病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缺陷防控专科联盟等多方当天在广州共同发起罕见病出生缺陷防控健康中国行公益活动。目前已知罕见病超7000种,其中80%由遗传因素导致。一项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半数在儿童期发病,平均确诊时间长达4.26年。漫长的确诊周期与高昂的治疗成本
住院患者写写画画,表达新年期许。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摄每天上午,是福建省安溪县城厢卫生院一天中的人流高峰期。院内主楼二层的儿童保健科沸腾着童声和脚步声,每隔几分钟,就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医师林燕齐的诊室。林燕齐询问一个3岁的男孩叫什么名字,让他模仿自己在纸上画一个圆,再学一下“小兔子怎么跳
基层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如何化解?如何有效布局儿科医疗服务资源?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透露,目前北京儿童医院正在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AI儿科医生”,赋能基层儿科诊疗。同时,本市儿科资源布局也在持续优化,北京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将于今年6月正式破土动
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周闻韬)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植入一枚新型心脏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不同,这枚起搏器不仅无导线且可回收,这是西南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也是目前全国植入血管最细、年龄最小的患者。10岁女孩
入冬以来,儿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儿科诊疗能力,疏解三甲医院儿科就诊压力。入冬以来,儿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疾控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预计近期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加,建议公众做好个人及家庭健康防
肥胖的孩子要注意肥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帮助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但肥胖的孩子脂肪细胞变大,会释放出一些能干扰胰岛素作用的物质,让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胰腺负担过重,胰岛素分泌出现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昨天上午,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吊装成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以下简称“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封顶。首儿所通州院区坐落于通州区宋庄镇,总建筑面积18.64万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地块,南地块以医疗为核心,北地块以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为主。新院区规划设置800张
我国罕见病患者“药篮子”全面升级。近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发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其中包含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玛伐凯泰胶囊等13种罕见病用药。截至目前,超过90种罕见病治疗药品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罕见病,因其极低的发病率、有限的患者人数、高昂的药物研发成本,很长一段时间是医疗领域
秋冬已至,天气转冷,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到来,各地儿童医院和儿科就诊量明显增加。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在去年秋冬就诊高峰期,北京提供儿童门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130家扩充至250家,今年又增加至352家。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承接力。儿童疾病高发导致的诊疗压力,已成
随着秋冬季到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逐渐增多。为减少患者等侯时间,畅通治疗流程,提升诊治效果,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轻症、重症、难治性肺炎、居家康复的患儿分类施治,并增设了“呼吸道感染输液复诊门诊”和“难治性肺炎门诊”。首儿所介绍,病情较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可直接通过口服用药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顾天成)每年的9月至11月都是手足口病的秋季高发期,家长们需引起重视,持续关注孩子是否手、脚、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口腔是否出现疱疹……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手足口病仍在高发期,家长们需关注家中5岁及以下儿童是否出现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做好防控。手足口病是由多种
每年一到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就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为服务好广大就诊患儿,昨日上午,首都儿科研究所召开暑期专题媒体沟通会,介绍了该院暑期门诊服务情况以及相关就医提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7月1日至21日,首儿所门诊就诊量达16.7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5%,依据往年暑期工作情况,8月医
这是我国出生人口健康水平提升的一张成绩单——与5年前相比,全国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低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降低约23%。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把好人口健康“第一关”,出生缺陷防治正在保障更多中国家庭人生无“陷”。一张蓝图:防治能
1型糖尿病儿童俗称“小糖人”。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胰岛素“匮乏”,需每日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良好的自我疾病管理是实现维持血糖接近正常状态的关键。(中新网记者 汤彦俊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君芬教授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糖人”每天的血糖管理都在“走
今年5月8日是第31个“世界地贫日”。据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吴学东介绍,目前广东已构建起婚前孕前筛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筛查的三级地贫防控体系。多年来,广东省不断优化孕前优生项目和地贫防控项目实施,重度地贫患儿的产前干预率达到90%以上。地中海贫血在广东
6岁的小涵(化名)罹患由罕见基因突变引起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其病情复杂而扑朔迷离。记者7日获悉,上海的多学科专家剥茧抽丝,细致检查、分析,让小患者的病因真相大白。多学科专家合力完成全胰腺切除术,小朋友转危为安。医生为孩子检查。(新华医院供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称:新华医院)儿普外科吴晔
新华社沈阳5月5日电(记者高爽)“春夏之交,气温转暖,儿童手足口病病例数明显增加。”近日,辽宁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二科主任李兴海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后,家长、老师应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接触及食物污染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1月1日至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还出现13例死亡病例。什么是百日咳?是否有传染性?如何预防和治疗?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卫健委日前组织专家进行了回应。“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
积极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把好人生健康第一关,从源头上保证出生人口素质,是每个家庭幸福的前提,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如何让出生缺陷远离我们,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记者近日就社会关注专访了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薛敬洁。中国特色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策略已形成“当前,我国已形成中国特色的出生缺陷综合
昨日北京儿童医院在门诊楼地下一层举办罕见病日义诊活动昨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联合中国罕见病联盟主办第十七届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共同呼吁关注儿童罕见病。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罕见病目录患儿接诊量已超2.6万人次。目前,一个囊括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县级四级医院的儿童罕见病诊疗体系正逐步
中新网西宁2月27日电 (记者 孙睿)青海省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27日在西宁举行。记者获悉,2023年,青海省各级红十字会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完成血样采集入库1900人份,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青海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孟海介绍,2023年,全省各级红十字会聚焦核心业务
2月3日0点20分,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的一间诊室内,一台缝合伤口的门诊手术在动画片的背景音中完成了。4岁的淘淘可能没有想到,到北京后去的第一个“景点”竟然是北京儿童医院。2月2日晚,淘淘从北京西站下车后,还没出火车站,就摔了一跤,手被撕了个不小的口子。淘淘被家长送到了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当天,恰
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近期,全国多地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叠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家长带患儿就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患儿哪些症状可以居家观察,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输液一定好得快吗?拍胸片是否有必要?哪些群体需要打流感疫苗?近日,中新网对话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
针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近期各地医院儿科“应开尽开”,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从统筹院内资源、全力扩增诊室和床位,到延长接诊时间、医护人员连轴转“不下火线”,再到及时分诊分流、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记者在多地看到,医院切实保障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需求,为孩子们带来更多安心。尽力缩短患儿候诊时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