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中小分子“作恶”,影响糖尿病患者认知
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下肢坏死……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令人痛苦不堪,更忧伤的是,它还会诱发认知障碍,例如轻度认知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有研究显示,近十几年来,在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患有认知障碍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亟须找到导致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
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下肢坏死……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令人痛苦不堪,更忧伤的是,它还会诱发认知障碍,例如轻度认知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有研究显示,近十几年来,在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患有认知障碍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亟须找到导致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物理》最新发表一篇癌症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一项试验性研究报道了一种稳定、紧凑型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产生的质子对小鼠肿瘤的照射结果,这项研究结果证明该技术或能用于以改善癌症放疗为目标的相关研究。该论文介绍,使用传统加速器质子
深圳脑科学家首次揭示快速眼动睡眠功能与本能恐惧反应有关 有压力为啥“睡不好”?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一有压力睡不好”。为啥有压力会“睡不好”?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会导致什么后果?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平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神经科学顶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致命菌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释放的炭疽毒素可缓解小鼠疼痛。该研究论文称,炭疽毒素或许可助力提出一种新的潜在镇痛疗法,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具体作用机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低血糖。吃块饼干治糖尿病?这个很多“糖友”梦寐以求的情景出现在近日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团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首次表明,接种某种冠状病毒疫苗和先前感染某种冠状病毒可以提供针对其他类似冠状病毒的广泛免疫力,这一最新发现为研制出通用冠状病毒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疫苗将帮助人们应对未来的疫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微生物学免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团队首次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揭示了睡眠剥夺导致认知受损的机制。这为防治睡眠不足引起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为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相关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刊登在精神病学领域期刊《分子精神病学》上。陆林介绍,睡眠是一个复杂的节律
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描述了一种“临时性的”、可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其运作不需要引线或电池,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被身体完全吸收。这种装置已经过一系列动物模型测试,能帮助那些需要暂时支持以维持心率的患者从心脏手术中康复。在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需要暂时地使用心
禽流感又一次兴风作浪来“偷袭”人类了,这回,它们派出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H10N3。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1日通报,江苏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这名41岁的男性患者,目前居住在江苏镇江。4月23日出现发热等症状,4月28日因病情加重收入当地医疗机构救治。不过,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基本达
自闭症的发生可能是在基因易感的基础上,在人1—3岁免疫建立的关键时期,由环境因素引起免疫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变了胃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导致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而影响神经形成、迁移及突触的建造。——尤欣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美国自闭症2020年报告》显示,根据2016年的数据,每
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微生物学研究论文指出,生命最初几周的抗生素暴露与男孩6岁前身高体重偏低有关,但女孩中不存在这种关系。该研究显示,这种作用可能来自肠道微生物组的发育变化。该论文指,曾有研究报道,在生命最初几周给新生儿使用抗生素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温暖的环境增加骨骼强度和密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研究发表在《细胞·代谢》上。研究人员让16周大的雌性小鼠在34℃环境中生活8周。实验发现,小鼠尾巴长度增加,骨密度也都明显增加,小鼠的骨骼强度得到改善。接着,研究人员利用一些成年小鼠重复实验,他们发现成年小鼠骨骼大小并没
大脑如何判断危险信号?防御反应存在“简单策略”本报记者 刘传书 通讯员 刁雯蕙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大脑如何“快速”“简洁”“精准”地判断天敌信号,产生快速且合适的防御反应是物种得以生存与繁衍的重要前提。8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王立平团队发现动物大脑快速防御天敌反应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不仅健体,还能明目。近日,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延缓黄斑变性的发生、进展,并可能预防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些常见致盲眼病。血管过度生长并相互纠缠是导致黄斑变性和其他几种眼病的关键因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团队就此开展了两次小鼠实验。初步对比活跃好动和安静不动的小鼠发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有人不自觉地抠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虽然知道这种习惯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抠出血还是停不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抠手是不是一种病呢?负面情绪的外在表现很多网友分享说,从小就形成了用抠手来缓解焦虑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成年;当感到焦虑时,往往会下意识地抠手,越焦
据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近日消息,该校金梅尔癌症中心的人体细胞和小鼠试验表明,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使用试验性抗癌药物TAK228(也称为sapanisertib)和已有抗癌药物曲美替尼,更能有效抑制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生长。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脑肿瘤,约占所有儿童脑肿瘤病例的三分之一,源自支持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展的一项小鼠实验显示,绿茶提取物结合运动可大幅降低肥胖相关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营养生物化学杂志》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让被喂食高脂肪食物的小鼠连续16周进食一定量不含咖啡因的绿茶提取物,并定期在“跑步机”上跑步。结果显示,它们肝脏的脂质沉积仅为
慕尼黑亥姆霍茨中心和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新研究,通过24小时观察小鼠食物摄入与禁食、休息与活动之间的差异,揭示了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如何控制糖和脂肪水平。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分子细胞》杂志上。人体中的每个细胞都由内部生物钟驱动。该生物钟遵循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与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周期同步运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人类遗传学家发现,自闭症的特殊形式,即伴随的消化问题与胃肠道疾病有共同的遗传原因,自闭症患者也经常患有胃肠道疾病。这一发现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来自德国海德堡、维尔茨堡和乌尔姆的科学家首次在小鼠研究中发现,某种自闭症与胃肠道疾病有共同的遗传原因,该基因被称为Foxp1,包
英国《自然》杂志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确认了食盐摄入与小鼠认知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发现,喂食小鼠极高盐饮食会导致经过修饰的tau蛋白聚集,而tau蛋白又与导致痴呆的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该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已有研究表明,过量盐摄入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是痴呆症的一个
美国研究人员经由小鼠实验发现,婴儿期过度喂养能够改变基因表达,或加快机体衰老。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把刚出生的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在21天内不限量进食,断奶时体重超重;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正常进食,断奶时体重正常。研究人员分别在小鼠21天大和6个月大(分别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期和中年)时对它们的胰岛细胞基因组做脱
当肚子里孕育小生命的那一刻起,妈妈和孩子就结为一体,健康相依。为考察准妈妈的饮食对胎儿大脑健康有何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发现,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吃大量高脂饮食会使孩子大脑发育和新陈代谢水平持续异常。研究人员以怀孕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一组正常饮食,另一组则喂食大量高脂肪食物,直到幼崽断奶
一到夏天,各种汽水、软饮成为消暑必备。但大数据统计发现,含糖饮料流行后肥胖症的发病率随之上升,结直肠癌的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并且,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与临床的发现也是极其吻合的。含糖饮料的摄入与肿瘤的发生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最近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研究,给钟爱甜食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有些人习惯早上锻炼,对他们来说,早上跑步或游泳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或第一杯咖啡,是唤醒仪式的一部分;还有些人则需要通过晚上锻炼,来消除一天积攒的疲惫和压力。早上锻炼和晚上锻炼有差别吗?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近期的几项研究显示,差别确实存在,但情况比较复杂。选择早上锻炼还是晚上锻炼
一个美国科研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成功从小鼠基因组中清除了艾滋病病毒,向治愈人类艾滋病迈进一步。论文高级作者、美国坦普尔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教授卡迈勒·哈利利说:“我们的研究显示,相继实施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疗法和基因编辑疗法,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