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一种单克隆抗体可减缓肿瘤生长

17

科技日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2日发表两项癌症研究突破:一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NP137在小鼠模型中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和皮肤癌的生长和转移,一项研究还报告了这一试剂的首次人体试验,展示了它对晚期子宫内膜癌个体患者的作用,表明这一抗肿瘤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随着癌症进展,它们会发生

健康新闻

又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靶点被发现

251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一直以来,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堆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6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鉴定出另一个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至关重要的病理因子——β2-微球蛋白,并发现通过清除外周血

健康新闻

基因治疗首次恢复老鼠听力

273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分子疗法》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最近开发出了一款成熟的小鼠模型,首次利用基因疗法,恢复了老年动物模型的听力,最新方法有望应用于人类。到2050年,预计每10个人中就有1人罹患某种形式的听力损失。在全世界数亿听力损失病例中,遗传性听力损失往往最难治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缓解作用有限

健康新闻

不吃早餐或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523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对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禁食可能不利于抵御感染,并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发表在2月23日《免疫》杂志上的该研究,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期禁食对身体的影响。研究人员为更好地了解禁食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对照分析了两组小鼠。其中一组在醒来后立即吃早餐,这是它们一天

健康新闻

适度饮酒也会损伤大脑

1811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美国科学家证明,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加速大脑萎缩,并增加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数量。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疾病神经生物学》杂志。在最新研究中,威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利用拥有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的小鼠模型,采用为期10周的慢性饮用方法,让小鼠选择喝水或喝酒,模仿人类饮酒的行为。然

健康新闻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易怒神经机制揭示

118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易被激惹,表现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有攻击行为。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细胞通讯》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该病易激惹症状发生的神经环路机制,同时也为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分类提供了新依据。阿尔茨海默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

健康新闻

我科学家发明细胞大小“无人工厂”

1077

“我们发明了细胞大小的‘无人工厂’,光一照就‘开工’,能让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复发可能性大大降低。”10月31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海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人工厂”由合成生物学设计,能够生产出免疫调控细胞因子,指挥机体清除残存癌细胞。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肿瘤细

健康新闻

阿尔茨海默病主流假说再遭质疑

905

被称为“脑海中橡皮擦”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清且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美国《科学》杂志近期发布调查报道指出,阿尔茨海默病领域一篇16年前的重要奠基性研究论文涉嫌造假,威胁到主流理论“β淀粉样蛋白沉积(Aβ)”,可能对研究方向及新药研发产生影响。疑似造假多年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主要基

健康新闻

女性更易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原因找到了

29

  女性更易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原因找到了记不清刚说过的话,想不起刚做过的事,认不出陪伴在身边的人……作为全球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阿尔兹海默症有着“脑海中的橡皮擦”之称。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数量为男性患者的2倍,但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直不明

健康新闻

傅玲琳:揪出“潜藏”在食品中的致敏原

925

当前,不少人对食物过敏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科普工作。作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此出一份绵薄之力。——傅玲琳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眼神清亮、齐肩短发、做事干练……初见傅玲琳,许多人都被这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刚中带柔的气质所吸引。2月15日,傅

健康新闻

新冠叠加流感,治疗难度会更大吗?

1715

流感病毒的冬季爆发期来临,人类再度面临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的双重威胁。日前,《以色列时报》报道称,该国一名孕妇被发现同时感染了新冠和流感病毒,这是以色列首例“共同感染”病例。不过,该媒体特别指出,“一些报道称,这是世界上首例此类双重感染病例,但早在2020年春季,美国就出现了流感和新冠共同患者的报道”

健康新闻

这个环状RNA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1576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血管病理性重构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从血管重构这一根源入手,找到血管重构的‘幕后黑手’,对于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疗困境至关重要。”近日,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健康新闻

锻炼为何有益大脑有新解

1800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锻炼能提高那些或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的抗炎因子水平。如果将这些抗炎因子转移到不锻炼的小鼠体内,也能提高它们的学习和记忆力;一小组认知损害患者在坚持锻炼6个月后,体内这些抗炎因子也会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对锻炼身体为何有益大脑的机制提出了

中外科学家协同攻关 抓住导致狼疮发病的“元凶”
健康新闻

中外科学家协同攻关 抓住导致狼疮发病的“元凶”

1461

中新网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记者11日获悉,中外医学专家携手研究发现了SLE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P2RY8蛋白表达或功能缺陷。这项新发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自身免疫研究提供创新性策略。

健康新闻

非酒精性脂肪肝恶变代谢调控机制被发现

1899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健康所杨武林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发生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恶性转变的代谢调控机制。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肝脏病

健康新闻

透析治疗向精准医学迈出重要一步

334

科技日报柏林11月2日电 (记者李山)近日,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水通道蛋白-1(AQP1)的一个常见基因变异会减少细胞膜中水通道的数量,进而增加因肾功能衰竭而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全世界多达10%的人受到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慢

健康新闻

寻找新冠特效药走到哪一步?

1130

尽管新冠疫苗已在多国大规模接种,但全球疫情依然持续,变异病毒给疫苗带来的挑战也让科学家意识到开发治疗药物的急迫性。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在新一阶段寻找新冠治疗药物的项目“团结试验+”,一些研究团队也公布了研发最新进展。当下,寻找新冠特效药主要有两条路径:以抗体类为主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及可抑制病毒

浙江科研团队取得肿瘤治疗新成果 “内外兼施”提升疗效
健康新闻

浙江科研团队取得肿瘤治疗新成果 “内外兼施”提升疗效

683

中新网杭州5月7日电 (黄龄亿 刘衍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新发癌症人数、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如何高效治疗肿瘤,愈发为社会所关注。7

健康新闻

间歇性节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1413

控制糖尿病是间歇性节食好,还是持续性节食好?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新近给出的答案是:间歇性节食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营养干预手段。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营养与代谢》上。陈雁课题组博士生韦思颖等人利用柠檬酸、柠檬酸三钠、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和db/d

健康新闻

孕期接触三氯生或增后代自闭症风险

1385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胡荣贵研究组研究发现,怀孕或哺乳期的母体接触日常用品中的抑菌成分三氯生后,三氯生会进入后代体内,可能通过抑制其神经系统的视黄酸信号通路,增加其患自闭症的风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细胞研究》杂志上。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

健康新闻

营养代餐助力糖尿病防治

334

干预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实验启动 营养代餐助力糖尿病防治 记者 陈 颐 营养问题事关健康。“当前,我国居民普遍高盐、高脂饮食,并吃得过于精细、单一。随之而来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逐年高发,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日前举行的“新时代中国营养与健康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

健康新闻

每天一罐甜饮料,肿瘤发生早

1700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每天摄入一定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浆(相当于每天喝一罐甜饮料)会显著加速肠道肿瘤生长,增加早亡风险。新研究由美国贝勒医学院分子与人类遗传学助理教授尹智慧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马库斯·坎特雷教授合作完成。研究团队首先制作了一个早期结肠癌小鼠模型。超过90%的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