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报道称,广东汕头陈先生处理生猪肉时碰到了未愈合的伤口而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又称“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并因后遗症险些失聪。
12月11日,新京报记者从为陈先生植入人工耳蜗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了解到,猪链球菌脑膜炎患者引发耳聋后遗症的概率可达五成。而为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猪肉加工者需戴好手套防护,消费者处理食材时也要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猪链球菌脑膜炎患者险失聪
据报道,广东汕头的陈先生在处理生猪肉时碰到了其拇指上未愈合的伤口,出现高烧不退、恶心呕吐、头疼等,后被确诊为猪链球菌脑膜炎。经治疗,陈先生的脑膜炎康复了,听力却每况愈下,于是他辗转至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治耳朵。
12月1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教授杨海弟向新京报记者回忆称,陈先生的就诊时间大约是11月上旬,“当时一点残余的听力都没有了。”经诊断,陈先生的听力下降属于猪链球菌脑膜炎的后遗症。目前,陈先生已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并顺利出院。
“这位患者就医还是比较及时的。”杨海弟表示,感染脑膜炎后造成的听力损伤是永久性的,会快速出现耳蜗骨化,最佳治疗时机为3个月内。最早发现时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尽早植入人工耳蜗,通过电极刺激神经恢复部分听力。“陈先生是治好脑膜炎1个月左右后来到我院,当时还可以在耳蜗打开一点口,插入电极植入人工耳蜗。但若就诊不及时,等到耳蜗完全骨化,电极无法插入,植入人工耳蜗的机会都会错过。”
不过杨海弟也指出,很多脑膜炎患者都会有耳聋后遗症,陈先生之所以成为科室今年首例因“猪链球菌脑膜炎”引发耳聋的患者,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有明确暴露史、检查项目较多等情况帮助了病原确诊。对于部分脑膜炎治疗未能第一时间发现耳聋情况的原因,杨海弟表示,“耳聋不是脑膜炎百分之百会出现的后遗症。而治疗脑膜炎属于救命阶段,相比恶心、呕吐等反应,初期听力下降等表现的确可能会被忽略。”
避免直接接触生猪肉
伤口触碰生猪肉后患上猪链球菌脑膜炎,又因后遗症险些耳聋,2个月以来折磨陈先生的猪链球菌究竟是什么?深圳卫健委微信平台曾发文章指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感染方式主要是人类皮肤黏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含菌的血液体液、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猪肉或内脏而感染猪链球菌。
依照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猪链球菌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分为4种类型。最常见的脑膜炎型体现为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昏迷等。杨海弟表示,脑膜炎型患者后续引起耳聋的概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六十。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除耳聋外,患者也有可能存在走路不稳、头晕头痛等后遗症。
此外,普通型会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休克型常发生在手有破损的屠夫宰杀病死猪后,多在数小时内发病,畏寒高热、呼吸困难、心慌、少尿、血压下降等,发病快,病死多;混合型同时有脑膜炎型和休克型的表现,存活率更低。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早在1998年,江苏就曾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发病25例,死亡14例;2005年6月至8月,四川发生当时在国内外见于报道的最大规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发病数204例,死亡38例。
该病主要源头是感染了猪链球菌的病猪、病死猪,高危人群是从事猪屠宰及加工等人员。病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一般为2天-3天。通常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能在人与人间传播。
杨海弟认为,对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大众也无需太恐慌,“并不是所有的猪肉都携有猪链球菌,也不是接触猪肉就会感染。建议做菜时要煮熟煮透,同一菜板不要又切生肉又切熟肉,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深圳卫健委微信文章也显示,只有20%~40%的猪携带猪链球菌。猪链球菌可在0℃灰尘中存活1个月,4℃猪肉中存活6周,25℃灰尘中存活24小时,60℃水中存活10分钟。想要预防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要焚烧后深埋病死猪肉;处理加工猪肉时,要戴手套保护双手;用含1%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生熟菜品分开加工,避免细菌“浑水摸鱼”污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