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人”“物”同防,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上海作为我国最大口岸城市,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的压力不断加大。上海发挥多部门、多学科协作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病例救治和管理策略。针对输入性病例,在排查阶段就及时研判,密切关注病例的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重视基础病、原发病,坚持早筛查、早救治,实现了病例“零死亡”。
强化口岸输入病例排查。前移筛查关口,在机场建立方舱检测实验室,重点航班、重点人员采样后直接送检。建立口岸120快速转运通道,对有症状的入境可疑人员,直接从口岸转运至定点发热门诊。重点加强入境人员定点发热门诊建设,增配入境人员筛查专属CT。建立卫生健康委、定点发热门诊、疾控部门之间的信息衔接机制。
强化定点医院救治能力。在定点医院建立市级专家24小时值守制度,专家坚持每天集体查房,坚持中西医并重,做到“一人一方案”。组织市级医院重症管理医护团队,整建制入驻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抢救重症或者危重症患者。
加强后备医疗资源储备。全市强化后备定点医院储备,成立由呼吸科、传染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队,可以随时增援定点医院。市级综合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均建设了具备独立诊疗区域的感染科。
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要求,不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全市现有146家核酸检测机构,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已达77万份。通过飞行检查和室间质控,确保检测质量、效率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储备由全市统一调配、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的应急采样工作队,开发涵盖人员登记、采样、检测、报告和结果查询全流程的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开展对高风险岗位人群日常监测筛查。疫情发生后,科学划定核酸检测人员范围。
提升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目前,上海已打造一支近5000人的市级应急处置预备队伍,同时持续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和演练“备战”,在疫情处置中做到精准、迅速。
筑牢医疗机构“监测网”。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推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发热门诊增加到125家,留观床位数达到1100多张,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和影像检查设施设备配备,实现发热门诊患者应检尽检。同时,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发热门诊已做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大关键环节“不出门”。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