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受新一轮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这个国庆长假的消费热情还是被抑制住了。尽管如此,各大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依然是人山人海,看来假日经济还是按捺不住的“火”。这蕴含着以下的信息:一是疫情还是对假日经济带来了突出影响;二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热情虽然被抑制,但依然充满活力和愿景;三是今年“十一”假期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十一”长假本是消费旺季,连同随后的“双11”网购活动,成为“线下”“线上”齐发力促消费的双核动力,也为稳经济带来冲刺动能。但是,今年国庆,无论出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同比都有所减少。三年疫情给国庆假日经济带来的冲击还是有影响的。
从消费市场或整个服务业看,被疫情抑制的消费动能或许有一定的衰减,但整体动能还在,即使不会带来报复性增长,但也会形成一定反弹。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各大旅游城市和景点人满为患的场景,可以说是久违了——也可认为是按捺不住的“火”。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十一”经济的数据会更好。这更说明,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还在,14亿人的消费活力依然,所以消费端稳经济的基础依然牢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十一”长假,消费市场有了新特点和新亮点。
一方面,喜迎二十大给今年国庆假日经济带来新体验。从北京到上海再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活动备受游客追崇。北京展览馆举办“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海历史博物馆举办《光明摇篮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红色文物史料展》。湖北、福建、四川和重庆等地也纷纷举办具有各地特色的“喜迎二十大”和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各种文旅活动。
另一方面,各地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消费活动。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市场调节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大假日经济蛋糕。譬如,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13940场,参与人次5927.48万,共有10801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景区总数的75%。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国庆假期12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举办约9100场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2.83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补贴,参与人数超1.4亿人次,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154.1亿元。
此外,今年国庆假日“夜经济”更热火,“云经济”更丰富,周边游更热火。这也是疫情倒逼下的消费拓展或消费升级。
消费已成为提振经济增长主引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表明疫情对假日消费带来了强抑制,同时也影响到了市场供需大平衡。今年国庆消费虽然受到疫情抑制,但也呈现出按捺不住的“火”,而且今年国庆消费还呈现出新特色和新亮点。随着中央和地方稳经济措施的系统发力,加之年底消费旺季的接踵而来,稳经济成效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