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网在线健康导读:叫停成人门诊输液,我国多个省市已经实行了这个规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叫停成人门诊输液的具体内容。
叫停成人门诊输液
1月12日,据媒体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基本的用药原则,可是这个原则在现实中却常常呈逆向顺序:比如人们总听见身边的人说“输液吧,好得快”。现在,我国以每年人均8瓶的输液体量被外界称为“输液大国”,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据了解,我国并没有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成人门诊输液治疗,还有不少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步跟进。这些举措能否遏制过度医疗?
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各地一直在探索取消门诊输液。早在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门诊楼搬迁时就直接在新门诊楼取消了输液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表示,患者获得的是更加合理的就医规范。
在安徽,2014年8月18日起,安徽率先公布临床输液“负面清单”,明确提出输液的8项指征,并列出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等门诊常见不需输液的53种疾病名单,严格控制临床输液滥用现象。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取消门诊输液的地方,大多数医院的儿科、急诊并不包括在内。
门诊过度输液的危害引发关注,但不少公众错误的用药观念仍根深蒂固,许多病人或家属往往只看到输液所谓的“治病快”,主动要求输液的不在少数。
据统计,门诊输液的药物70%含抗生素类。大量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2016年,遏制细菌耐药已经上升为国家行动,14部门联合印发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
目前,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治理工作已经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阶段,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减少因趋利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静脉输液顾名思义就是将药水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其输入身体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治疗疾病比吃药更直接,且效果更好。但是因为很多人静脉输液都是通过当地的小诊所进行,更有甚者凭借‘久病成医’这个理由就自己在家操作,所以导致每年因为静脉输液不当而造成并发症的患者不在少数。那么静脉输液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输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环境的无菌性和安全性,唯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千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防发生差错。如果因为无菌环境没有得到保障而引发并发症,只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2、保护病人静脉
有的病人静脉输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病情的原因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这个时候在输液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保护病人的静脉,一般来说最开始要从四肢的远端小静脉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且保护静脉。
3、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
因为每个人的病症不一样,所以需要使用到的药物也不一样。有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或者特殊,则需要用到多种药物进行注射。这个时候就格外要注意药物的输入顺序,如果因为顺序的错误而引发并发症,那么对患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4、避免空气进入输液管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输液的过程中一定千万要注意不能让空气进入到输液管中,这对病人的生命是存在极大威胁的。在输液前应该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放干净,且在一种药水输完后要及时更换新的药水或者及时将输液管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