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团队和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在“医美送健康”主题公益活动上为护理从业者提供暖心的健康医美体验。新华社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医生为患者办理相关手续。新华社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胡志奇(左二)为“面具男孩”周涛做手术。新华社发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章婷在配液室配药。新华社发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团队正在实施美容手术。新华社发
热玛吉、吸脂、线雕……眼下,一些医疗美容名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医美像是能把人变美的魔法,而其背后的风险也必须警惕。近日,杭州一名网红因做抽脂填充手术感染,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事情发生后,抽脂填充这一医美项目引发了社会关注。“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丰富、多元,追求通过医美的方式变美,就是体现之一”,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与医疗美容科副主任杨锴告诫求美者,“求美是当下社会的一个趋势,人人都有求美的权利,但千万不可因此而忽视了安全。”
1.每个医美项目都是一个手术
“人造美女”是北京语言大学发布的“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之一。这个称号,属于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性郝璐璐——第一个把自己的整形美容过程全部公之于众的中国“人造美女”,整形自此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演员杨颖素颜前往医院做“整容鉴定”,试图证明自己并没有像坊间传言那样曾进行整容手术。可见,整容在当时虽已流行,却仍是一件不那么光彩的事情,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整过容。但到了2021年的今天,随手翻翻微博、小红书,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整容笔记。在相关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分享整容笔记的博主和接受整形手术的求美者们被称为“整圈”。
在“整圈人”看来,整形外科手术就像魔法一样,将人受伤的颌面、鼻子等修复、重塑。通过整形,一些人不仅修复了创伤、弥补了缺陷,可能还变得更好看了。“传统整形外科手术主要是对外伤性、病理性和先天性的畸形进行矫正救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在爱美意识的驱动下尝试通过手术、器械等医疗手段来变美,比如隆鼻手术、双眼皮手术等,目前医疗美容行业确实存在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成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美临床教师李焰说,求美者在就诊前往往并不清楚某个整形手术具体的并发症、手术风险等。“对于整形手术,求美者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通常不是来自医生,而是相关互联网平台,或者周围做过相关治疗的人。因而当很多患者见到医生时,他们比医生更有主见,对于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他们已经胸有成竹了。”用李焰的话说,负责任的医生在这个时候“只有给求美者拉缰绳的份儿了”。
为什么要拉缰绳?“因为每一个整形手术都伴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李焰希望求美者意识到,医美手术毕竟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获取形态美,好的医美医生只是在健康和美的天平上找到合适的砝码。“很多整形手术是全麻手术,全麻就意味着存在麻醉风险。此外以现下刚火起来的颧骨截骨内推这个手术来说,它以内推颧骨达到改变面中部表现点的目的,就是常说的小脸手术。如果手术有所偏差,外形上会造成双侧面中部不对称,面型塌陷等,功能上会导致颌骨骨不连,咬肌附着丧失等问题,从而使求美者的咀嚼出现问题。”李焰举例说。
“每一个医美治疗都是一个手术,做手术就必然存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这是杨锴每次面诊时都要重点提醒患者的一句话。“比如抽脂手术,虽然手术开的口子很小,但创面很大,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吸脂面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不显性失血,甚至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我们要把风险告诉患者。”杨锴同时提醒,比如做了开眼角手术就会留下瘢痕,只是瘢痕程度不同,负责任的医生要让患者在术前对此有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如果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瘢痕增生,那他就会以更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出现恐慌甚至情绪失控。
那求美者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美项目呢?李焰用一句话概括,即“追求健康自然的美”。他常这样建议求美者:“如果一个医美项目对你的健康有好处还能让你变美,那就去做;如果这个项目以较小的代价就能换取颜值上很大的提高,那么理性评判后再决定是否要做;如果这个项目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即使能让你变得美若天仙,也别做。”
2.畸形化、过度低龄化,“不择手段”的医美不可取
杨锴认为,医美流行是大趋势,但当下医美畸形化、过度低龄化的势头值得警惕。
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日前发布的《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有近2000万医疗美容消费群体,“90后”已是整容整形的绝对主力,“00后”开启医疗美容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京东健康平台数据也显示,2020年高考前两周,牙齿矫正预约量环比增长130%,双眼皮手术预约量环比增长150%。“高考后是双眼皮等医美手术的小高峰,因为很多孩子都想在上大学前变得更美一点,这无可非议。但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的医美项目,必须取得监护人同意,而正规医疗机构不应提倡给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说。
在互联网分享平台,很多“整圈人”甚至晒出三四岁的孩子的整形笔记,比如一位“90后”妈妈带三岁女儿做了梨涡手术,理由是“年龄越小做梨涡手术恢复越好,颜值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时间,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表示也打算带孩子去做梨涡手术。“孩子越小做医美手术恢复得越自然,这显然是无良医美机构的过度宣传。未成年人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在不涉及功能性治疗的前提下,仅仅是为了变美而过早介入医美治疗,是会影响未成年人发育的。”杨锴举例说:“有些孩子十二三岁时觉得自己鼻子低,但这是正常的,到18岁发育成熟时,鼻子可能就长高了。如果过早做了隆鼻手术,孩子发育很可能会受到影响。”陈秋霖认为,医美过度低龄化还存在社会伦理上的争议。“在医美领域,家长有没有替小孩子做决定的权利,这也是值得讨论的。”陈秋霖说。
对于20多岁的“整圈”绝对主力人群而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求美的理由,但其中大都“逃不过”容貌焦虑的裹挟。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表示,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容貌焦虑;同时,容貌焦虑呈现一定程度的年龄结构分层,“存在容貌焦虑问题的往往是20多岁的年轻人”。
“根据相关研究,容貌焦虑确实作用在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校园霸凌,总是降临在体形肥胖、自卑内向的孩子头上;职场外貌歧视泛滥,样貌出众、身材高挑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两性关系中,外貌姣好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异性关注。”陈秋霖说,从社会层面来讲,求美者渴望变美之心应该被理解,但对求美的追求不应过度。
打开微博,和“容貌焦虑”相关的数十条话题频登热搜,阅读总量超过10亿次。根据相关互联网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95后”年轻人中近八成人表示有容貌焦虑。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下,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整形项目,依然有人跃跃欲试。正如有些网友所说,“‘整圈’也内卷。”例如前不久,网红陈佳楠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精灵耳”,详细分享了这对耳朵的整形经过——通过注射玻尿酸,延长耳廓,从视觉上营造脸小的效果,一般需要注射3—10支玻尿酸。每支玻尿酸的价格一般在2000元—4000元之间,也就是说“精灵耳”的造价动辄上万,却仅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种‘精灵耳’,过去我们叫招风耳,是一种需要矫正的畸形。精灵耳的流行可以说是一种畸形审美。包括眼睑下至和开外眼角手术也是如此,眼睑下至本来是眼袋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个并发症,如今很多人却将它当成一个让眼睛变大的手术专门来做,可能极少数人做完后眼睛确实变大变好看了一些,但不能推而广之。”杨锴说。
“还有些女孩子为了拥有又白又直又匀称的‘女团腿’,进行‘小腿神经阻断术’。直接切断神经,让肌肉废用性萎缩,从而达到瘦小腿‘后群肌’的目的。做完手术后,很多的户外运动都不能进行,严重的连基本的站立都无法实现。”杨锴劝诫求美者,不择手段的畸形求美方式绝对不可取。
3.医美行业也该“整形”
“目前我国医美市场需求巨大,医美市场快速膨胀,求美者激增,但专业的医美医生存在巨大缺口,医美供需严重失衡。”陈秋霖指出了当下医美行业的问题所在。乱象丛生的医美环境,也给爱美者的求美之路带来难题。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早已对医美行业的发展作出明确规定: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资格。同时,有资格的人员也必须在有资格的机构中实施医疗美容项目,不能超范围开展没有审批的项目。
“但从行业实际来看,医美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三非’问题,非法的医美医疗机构、非法的从业人员、非法的产品。有些机构使用假冒药品、器械,有的非医疗美容机构、非执业医师违规开展项目、超范围经营,一些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操作。”成都市美容整形协会秘书长王夕丹说,从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一些医疗美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来看,类似现象并不鲜见。而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更是揭露了惊人的“黑医生”信息,数据显示,在“黑医美”市场中,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就有9名“黑医生”。
此外,目前一些本地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平台都涉足医美行业,依托平台强大的流量,快速进行医美营销。美团医美发布的《2020年618美丽重启消费报告》显示,“6·18”活动期间,美团医美线上交易额超过21.7亿元。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美领域,监管是否做到位了呢?据杨锴介绍,很多未在我国获批的项目诸如溶脂针等也在市面上炒得火热。比如当用户在美团平台搜索溶脂针时,能看到相关产品的介绍与提供产品的商家名单、用户评价等。“医美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垂直细分领域,如果互联网平台只重营销而轻监管,那只能出现野蛮生长下的短暂高光,无法实现长足发展。”陈秋霖讲出了他的担忧。
“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才能解决目前医美行业存在的问题。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把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落到实处;还应该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对医美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把关。”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廖海金认为,现在是时候给医美行业来一次彻底地“整形”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接受医美服务前就更应擦亮双眼。“目前的医美项目基本都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互联网平台和美容机构往往会以一个非常亮眼的商品名进行宣传,但求美者一定要去正规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就诊咨询。对于想要就诊的医美项目,求美者可以提前去了解其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备有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注射类的药物是否有相关标识等等。对于一些新技术应该秉承一种客观的态度,了解是否合法合规,尤其要警惕那些非常‘满’的效果宣传。”成都市二医院医美科主任瓦庆彪建议。
(本报记者 邹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