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量子水能够治病、量子挂坠能够防癌,是因为这些先进科技在人们脑中仅仅是以片段形式出现,缺乏对新科技必要的思考判断能力,因此才容易上当受骗。”
能治疗糖尿病的量子水来了。近日有媒体报道,保健品市场出现了打着量子旗号的神奇量子水,“一杯下去力大无穷,一个月下来糖尿病康复80%”。
蹭新技术热点一直就不算啥新鲜事,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以前咱们就上过当,什么水变油、头戴铝锅接收外太空信号,现在听来匪夷所思。外国人也未能免俗。就在去年,硅谷一家公司号称开发了革命性血检技术,几滴血就能查明多项疾病,关门倒闭的时候骗惨了一票投资人。
商家的动机并不难猜。东拉西扯攀上几个高大上名词,仿佛自家产品科技水准也蹭蹭往上涨,吸引消费者买单,自己赚到的可是真金白银。最不可思议的是,量子专家潘建伟院士亲自辟谣量子不能防癌,照样不耽误量子水生意火爆。
当然,一个基本事实是量子技术离我们生活还有很长距离。可为什么人们会上当受骗呢?难道我们的科普工作白做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科普工作一直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显示,去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8.47%,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科普并不是万能的,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常识、技术认知存在误区。
英国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领到河边,喝不喝是马的事情。从学习模式上看,科普仅仅是把知识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是否愿意学习、吸收则凭借自己主观的意愿。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量子水能够治病、量子挂坠能够防癌,是因为这些先进科技在人们脑中仅仅是以片段形式出现,缺乏对新科技必要的思考判断能力,因此才容易上当受骗。
科普是一件系统性工程,想要更好地完成科普工作,与教育系统深度融合必不可少。科普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独立的逻辑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可以有计划、系统性学习吸收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这都与教育系统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
也许量子水的火爆,会让科普工作者产生挫折感,但放在历史与时间的长河中,我们还是能够明确体会到公众在科学素养方面的进步。就以南阳水氢发动机事件为例,无论是媒体还是吃瓜群众,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质疑的精神,这就是科普工作重要成就之一。
当然,对于蹭热点跟风打虚假广告的商家,我们还是建议主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商家来说,建议还是有一些基本良知,忽悠就忽悠,别让量子技术“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