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弹可破的婴儿肌肤 脂肪层潜藏抗菌新靶点

婴儿的肌肤不仅似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吹弹可破”,而且还能够抵挡致命皮肤病菌感染!但随着年龄增长,这项天然免疫功能将逐渐消失,增加病菌侵害的风险!有无解决办法?

如今,这个疑问有了新答案。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免疫》日前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张凌娟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瑞查德·伽罗教授的最新成果,揭秘了人类老化过程中,皮肤如何丢失脂肪细胞并导致天然免疫抗菌能力下降的机制,其中发现的皮肤脂肪细胞的免疫功能调控点,有望成为治疗致命皮肤病菌感染的新药物靶点。

皮下脂肪细胞能对抗超级细菌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上最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肆虐全球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美国每年因MRSA感染的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中国MRSA感染人数也不断攀升。

张凌娟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婴儿皮下有很厚的一层不成熟脂肪,不但让婴儿皮肤看起来丰满有弹性,这层脂肪还有很重要的免疫防护功能,尤其是在婴儿的骨髓和淋巴免疫系统等还没有发育完全时,这个脂肪层能够保护婴儿皮肤不被某些病原体感染。

“这些感染性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当中就有超级细菌MRSA。”张凌娟告诉记者,在皮肤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威胁时,脂肪前体细胞会快速分化,而在脂肪前体细胞转化为不成熟的脂肪细胞过程中,分泌大量抗菌肽蛋白,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肥胖的人脂肪也多,是否意味着肥胖能够增强抗菌力?张凌娟强调,只有不成熟的脂肪细胞才有抗菌功能,肥胖让脂肪细胞趋于成熟,反而失去了抗菌能力,并会诱发Ⅱ型糖尿病。

张凌娟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皮下脂肪将逐渐减少,并在老化后消失殆尽,不但使皮肤在外观上失去弹性,也让我们失去了来自皮下脂肪细胞的天然抗菌功能,增加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找到抑制脂肪细胞的“元凶”

真皮成纤维细胞是皮肤深处的特化细胞,具备分化成脂肪细胞并产生抗菌肽的能力,能够产生结缔组织并帮助皮肤从损伤中恢复。张凌娟团队在研究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小鼠或人体皮肤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做了系统分析,测试了它们生成脂肪细胞的潜能。结果显示,老化过程中,皮肤脂肪丢失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失去脂肪分化能力密切相关。

张凌娟告诉记者,想让这层未成熟脂肪细胞不“退休”,持续“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找到在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调控皮下脂肪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方法。

为了研究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成长及老化过程中这一功能转变的机制,研究团队对不同年龄段提取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做了系统的转录组基因测序分析,找到了抑制脂肪细胞生成的“元凶”——TGF-β信号通路。即随着年龄增长,TGF-β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真皮成纤维细胞丧失脂肪分化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纤维化功能增加。

找到“病因”,便可“对症下药”。在研究过程中,张凌娟团队发现TGFBR小分子化学抑制剂是TGF-β信号通路的“克星”。“通过抑制剂来阻断信号通路,能够帮助真皮成纤维细胞恢复分化脂肪细胞的能力,从而增加皮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天然免疫抵抗力。”张凌娟说。

试验显示,经过TGFBR抑制剂治疗的成年小鼠,真皮白色脂肪组织层明显扩大,脂肪细胞和抗菌肽都回来了!同时,研究团队通过相关研究,验证了抑制剂对成人恢复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化脂肪细胞的能力也同样有效。

张凌娟表示,通过了解成长及老化皮下免疫系统的变化,以及发现TGFBR抑制剂能够调控皮肤脂肪细胞的免疫功能,也许能成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药物靶点,但要在临床上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该最新研究成果还为肥胖、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病理、药理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上一篇:社区家庭医生:“让居民过一个健康年”
下一篇:“疟疾治癌”,科学的胜利还是盲目乐观?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罕见膀胱外翻婴儿出生1天在上海成功获救

354

  中新网上海2月2日电 (陈静 夏琳)膀胱外翻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泌尿畸形,产前诊断很难明确诊断出这种畸形,且手术难度极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日披露,该院泌尿外科成功为出生仅一天的萌萌(化名)实施了修复手术。  主刀医生——泌尿外科主任孙杰表示,新生儿刚刚出生时骨盆比较柔韧,抓住出生后“黄金7

女子掌掴婴儿被罚 如何预防孩子受虐待

女子掌掴婴儿被罚 如何预防孩子受虐待

732

易网在线健康导读:女子掌掴婴儿被罚,网上出现两端衡阳儿女子魏某虐待婴儿事件,疑似通过这样的方式逼丈夫回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女子掌掴婴儿被罚的详细情况。女子掌掴婴儿被罚据衡阳市公安局5日晚通报,掌掴婴儿女子魏某被蒸湘北路派出所给予治安拘留五日(不执行)处罚。此前,魏某以“为让孩子爸爸早点回来

想要婴儿肌?阴天要防晒 护肤简单就好

243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郭庆教授谁都想要“婴儿般的肌肤”,为何求而不得?护肤品是越贵越好吗?洗脸越干净越好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郭庆教授有说法。郭庆说,人们都希望留住青春容颜,也尝试了各种各样传统或新奇的护肤办法和产品,但其实不少人对护肤存在着很多误解,以致保养效果不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895

新华社太原3月6日电(记者王皓)经过119天的“奋战”,出生时仅有0.79千克的“巴掌婴儿”6日终于出院了。据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冀湧介绍,孩子出生时妈妈的孕期只有24周+5天,这是该省成功救治胎龄最小的婴儿。资料图“孩子刚出

胎龄24周的“手掌婴儿”获成功救治 出生时仅790克

胎龄24周的“手掌婴儿”获成功救治 出生时仅790克

1715

原标题:胎龄24周的“手掌婴儿”获成功救治出生时仅790克中新网太原3月5日电(范丽芳)孕24周、出生时仅有0.79千克的“手掌婴儿”小涛(化名)终于要出院了。“照顾了100多天,有点舍不得。”3月5日,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

壮年小伙瘦剩40多斤 原来患上婴儿病肠套叠

壮年小伙瘦剩40多斤 原来患上婴儿病肠套叠

1490

“这个小伙子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把我们都吓坏了。整个人瘦成了纸片,虚弱得要人搀扶着才能站着。”广州市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杨振淮回忆,这位来自云浮的小伙子阿杰,日前来到广州看病时,1.55米的身高只有40多斤的体重,嘴唇、指甲灰白,手指指关节明显突出,手臂上的三角肌只剩下薄薄的

中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9.6/10万、6.8‰

中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9.6/10万、6.8‰

502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2月1日在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我国将加强妊娠风险防范、危急重症救治和便民优质服务等,满足新增生育服务需求、保障母婴安全。资料图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9.6/10万、6.8‰,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

值班护士太马虎 五个月大婴儿被错打隔壁床吊瓶

值班护士太马虎 五个月大婴儿被错打隔壁床吊瓶

1550

由于值班护士失误,半岁婴儿错打了临床吊瓶。都市热线图翁先生五个月大的儿子因为肺炎1月24日住进位于西安曲江的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而由于护士的失误,竟错打了临床吊瓶,这可让翁先生惊出一身冷汗。翁先生:“吊针打上孩子哭得不行,问护士,护士说你娃太敏感了。”五个月大的孩子打吊针时哭闹

健康新闻

近视眼也可报考飞行员

618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穗考宣)2020年普通高考民航招飞已经启动。11月15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举办2020年度民航广州招飞宣讲会暨南航招飞生源基地授牌仪式。记者了解到,2020年民航在广东计划招生290人,其中130人委托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培养。纵观历年数据,广州招飞

健康新闻

体指超重才会长寿长对肉才是健康的超重

2120

当今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胖、超重好像都带上了贬义色彩,不少人每天都在发愁怎么减肥,但真的所有的“肥”都需要减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跨越40年、涉及10多万名丹麦男性的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被标记为“超重”的人,比“健康”“体重过轻”和“肥胖”的人更有可

小葱拌豆腐的作法-家常味拌菜谱
美食菜谱

小葱拌豆腐的作法-家常味拌菜谱

1659

小葱拌豆腐的做法,小葱拌豆腐怎么做请看小葱拌豆腐的做法步骤图:1、准备食材 2、大豆腐切小块 3、小葱切碎 4、大蒜切末 5、辣椒切碎 6、锅中烧水,放入食盐 7、放入大豆腐煮2分钟...

健康新闻

香港公布自愿医保计划 每次平均可获八成赔偿

1850

原标题:香港公布自愿医保计划每次平均可获八成赔偿中新网3月2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昨日公布自愿医保计划,最快明年4月推出,保守估计有100万人参与,以标准计划为例,每人每年保费约4800港元,每年保障限额为42万港元,不设终身保障限额,即每年都可获得赔偿。消息人士透露,每次平均可获八

健康新闻

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728

如果不被提醒,人们很难注意到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亮起的灯光。14年前,屠呦呦与丈夫把家安在这里。小区里的人,偶尔会碰到她,但几乎没人知道她是谁,也没人在乎她是谁。直到诺贝尔奖奖杯递到她手中的画面向全世界转播时,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以及她所作出的贡献——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