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向新,消费市场春潮涌

【经济界面】

四月芳菲,春色正浓。消费市场一片春意盎然,新型消费正加速升温。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海南省盛大启幕。在这场聚焦全球消费精品的盛会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将集中首发新品,首次设立的新消费科技展区内,“黑科技”将轮番亮相,释放出提振消费的积极信号。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们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市场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新趋势?如何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动能?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工智能为消费插上“科技之翼”

用智能触控系统点单,机器现场研磨咖啡豆,一杯现磨咖啡迅即出炉……在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一轻研究院发布的“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前,体验者络绎不绝。

“饮品的现场制售是这一机器的吸睛点。”一轻研究院柔性项目经理曾辉介绍,这一饮品站依托AI分析技术,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随时随地定制专属饮品。

“AI算法与智能硬件深度融合和数据模型的完善,让新型无人设备精准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确定最佳投放场景,还能构建消费模型,辅助更多新品研发。”曾辉告诉记者。

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为消费插上了“科技之翼”,让消费场景的边界不断延伸。

人工智能的加持,让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聪明”,能够快速精准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线上购物为例,记者发现,目前多个电商平台都上线了“AI试衣”功能。输入身高和体型的尺码等数据,通过AI算法生成自己的3D虚拟“替身”,进入商品页面点击试穿按钮,消费者便能在线上“试穿”各种服饰,获得在实体店铺试穿类似的体验。

“我们将加强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培育,加速AI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王鹏飞表示。

即将举行的第五届消博会,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透露,第五届消博会首次设立新消费科技展区,将聚焦前沿科技领域,集中展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穿戴产品、物流无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国内外最新的人形机器人也将在本届消博会上同台竞技。

第五届消博会人工智能展示活动专区,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让搬运“轻”而易举的外骨骼机器人,会送餐、打扫卫生的服务机器人将纷纷亮相,呈现AI技术给消费生活带来的变化。

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市场前景广阔,不少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已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新员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机器人养老”并没有想象中普及,还存在技术不够成熟、价格偏高等问题,“飞”入寻常百姓家仍面临不少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快机器人产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提升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拓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持续火爆,充分展现了新型消费的澎湃活力。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加大人工智能产品的推广力度,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进千家万户、人工智能商业终端进千商万店、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消费场景创新。

文化IP助燃消费新热潮

清明假期结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仍热度不减,目前全球累计票房已突破156亿元,持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作为春节上映便火爆出圈的现象级IP,《哪吒之魔童闹海》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点燃了其周边和联名产品的消费热——上架后短短几秒内,限量版乾坤圈和盲盒手办即被抢购一空;茶饮、咖啡品牌纷纷推出联名款限定饮品和周边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IP衍生品和跨界联名合作的成功,折射出消费者对这一IP的情感认同。特别是年青一代,他们不只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也更为关注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IP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IP联名商品不断“上新”。泡泡玛特推出的敦煌飞天系列盲盒,将壁画修复技艺融入潮玩设计,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传递文化内涵。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将文物元素巧妙地转化为文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收藏需求,上市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

随着消费提质升级,当前IP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壮大。相关研究分析显示,目前中国IP授权商品与服务市场为近千亿元规模,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品质量提高及产品类型多样化等因素推动,预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IP)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

随着IP与消费深度融合,IP的开发形式创新,逐渐从形象输出走向空间打造的新阶段。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可手持“大唐居民身份证”解锁剧情,沉浸式体验盛唐市井生活;在重庆涪陵,国内首部展现中国三线建设的实景沉浸式舞台剧《洞见816》与军工文化小镇联动,打造一站式观演体验。消费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IP故事中的人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热情。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指出,人们不断提升的情感和精神诉求,带来了新的消费趋势。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倾向,IP跨界联名“俘获”了大量目标用户。同时,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国产新兴版权线上市场的规范化,也为国创IP提供了更多机会。要充分发挥商文旅多元联动效应,通过“传统文化创新演绎+AR技术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方式,用现象级IP连接更多消费者。

健康消费渐成年轻人“刚需”

周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家健身房内,大三学生小冉正在一组器械前专注地做着健身训练。“以前我对运动没有那么重视,2023年开始接触运动健身后,慢慢养成了每周健身的习惯。”小冉今年办理了一张约2000元的健身房年卡,还以每课时300元的价格请了私人健身教练。

当下,健身风潮席卷线上线下,“体重管理”成为健身、夜校机构的热门课程,健身App注册用户数增长迅速,健康餐、减脂餐在外卖平台上受到消费者追捧。许多和小冉一样的年轻人,愿意为“健康”买单,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一项针对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8.2%的受访青年为健康产品付过费,运动健身和中式养生是受访青年更乐意付费的类型。艾灸、按摩等中式古法养生体验预约火爆,低脂食品、健康饮品受到青睐……年轻人健康意识提升,成为养生保健类消费的新生力量。

在北京工作的杨林今年29岁,是健康消费人群的一员。“我现在一周至少会抽三天时间,下班后用运动App跟练一个小时八段锦。”杨林告诉记者,周末他还会和好友一起去艾灸馆体验推拿和艾灸。“能有效缓解疲劳,让身体放松一下。”

随着人们对健康消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健康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9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8万亿元的总额实现了显著跃升。

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第五届消博会期间发布《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健康饮食、健身运动、养老服务、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等领域推出一批政策措施,这将为健康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政策利好。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健康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态势明显。未来,可着力提升健康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健康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提质增效、扩容升级的双轮驱动,充分释放健康消费潜力,为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董蓓 本报通讯员 马嘉仪 柳素雯)

上一篇:坚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36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逐渐衰退,是全球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和社会医学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幅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专家团队与接受单抗治疗的患者交流。(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会导致认知障碍。在疾病发生早期,患者出现‘蛛丝马迹’

环保与智能引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国际视点)

环保与智能引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国际视点)

1027

观众在荣耀展台体验新款手机产品。 海尔展台的智能家居产品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强摄  9月1日至5日,2023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举行。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领域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较上年增长50%,行业观众超

疫情防控新阶段也有新要求

198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意在基于当前各

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

767

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963

新华社重庆1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国中1日至3日在四川、重庆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华社再发三连评!

1151

(新华时评)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近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再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来,我们在统筹中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

钟南山院士解答防疫新阶段百姓关切点:发热是否上医院?感染新冠怎么办?……

钟南山院士解答防疫新阶段百姓关切点:发热是否上医院?感染新冠怎么办?……

501

新华社广州12月10日电 题:钟南山院士解答防疫新阶段百姓关切点:发热是否上医院?感染新冠怎么办?……新华社记者肖思思、马晓澄、徐弘毅春运来了怎么做好个人防护?发热是否要上医院?感染新冠怎么办?有没必要囤积药物?还要不要戴口罩?……12月9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就群众关心的七大焦点问题一

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1231

“上路不翻车”考验监管落地从《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节目“入坑”,到中考后第一次去节目“安利”的实体店体验,剧本杀抓住了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沈妍琪的心。一年多时间里,沈妍琪已经跟同学们玩了10多次剧本杀,有沉浸感更强的实景本,也有注重推理的桌面本,将推理悬疑、古风、民国、未来等剧本类型“一网打尽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