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懂”你,隐私越透明?

只需向手机发出“帮我点一杯咖啡”的指令,手机便能根据时间、定位、行为习惯等信息识别出用户的品牌和口味偏好,再主动打开常用的外卖App,完成点单、填写配送地址、付款等操作,全程无需人为操作。这样的便利生活场景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近期,许多手机厂商推出自研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的手机智能体,如超级小爱、蓝心智能、Bixby等。这些智能体在大模型和人工智能(AI)技术支撑下,可以化身用户“贴身助理”,自主完成点咖啡、群发微信红包等操作。

“享受手机智能体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便利是通过让渡个人隐私数据换来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副教授刘慧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AI开始“接管”手机,“用隐私换便利”这一老问题便在新技术应用场景中再次出现。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是手机智能体健康发展无法回避的议题。

无障碍功能暗藏风险

记者通过查阅多个手机智能体发布会发布的信息发现,此类智能体多以AI技术为核心,整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多模态感知能力,具备信息查询、AI写作、草图变图片、视频锁屏等功能,实现了从基础问答到主动服务的跨越,手机俨然成了用户的“贴身助理”。其中,少部分手机厂商通过内置本地化端侧大模型,进一步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流畅度。

“手机智能体的使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收集和使用基础上的。为实现AI读屏以及模拟点击等功能,用户往往需要开启无障碍功能。”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李瑞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解释道,无障碍功能是安卓系统为残障人士打造的一项专属功能,包括读屏、放大屏幕、自动点击、增强音频、更改字幕等便捷操作,旨在让残障人士和普通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手机智能体要实现“接管”手机,需要用户授权开启无障碍服务权限,再借助AI读屏功能,访问手机全部应用,并像人一样获取、理解、分析屏幕界面元素,包括银行卡信息、特殊密码键盘和聊天记录。最终,模拟人的手指在手机上完成线上购物、转账、下载软件等操作。

刘慧勇进一步说,用户一旦开启无障碍功能,相当于给手机安装了一张万能门禁卡。用户在使用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等功能时,手机智能体可无限制地获取地理位置、应用使用频率、微信消息等隐私数据。部分手机智能体还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开启无障碍权限,“默默”收集用户隐私数据。

“手机中的通讯录、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信息都属于敏感信息。操作系统通常对其设权限保护机制,手机应用需经用户显示授权后才能获取。”刘慧勇说,然而,当用户借助手机智能体完成语音发微信、一键发红包等操作时,情况有所不同。此类操作需要跨应用进行捆绑授权,在此过程中,操作系统会开放短信或微信权限,以确保相关功能顺利实现。

多方发力守护个人数据安全

“技术的便利性与隐私风险,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而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常常滞后于技术应用。”刘慧勇认为,当前,手机智能体所收集、使用的数据流转于手机终端厂商、智能体开发者、云服务商等多个主体间,其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归属难以界定。一旦发生数据泄露,由于追责链条长,难以有效溯源。

刘慧勇举例,部分安全性不高的手机智能体,可能借助无障碍功能,在微信群中自动发送红包并诱导他人点击,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造成用户财产损失;抑或是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公司,造成算法歧视等。“由于技术规范和防护机制的缺乏,用户即便遭受损失,也很难通过有效途径挽回。”刘慧勇说。

对此,刘慧勇建议,手机厂商与操作系统平台应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改善用户数据处置流程,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内部防御系统,防止智能体技术在演进过程中出现隐蔽的数据滥用问题。

此外,李瑞远建议,手机厂商应尽量提供支持端侧AI的手机智能体应用。云侧AI虽然能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但用户数据需频繁上传云端,隐私暴露风险较大。而端侧AI支持数据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进行计算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传输,是一种“更私密”的技术解决方案。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任龙龙说,技术的落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包括2025年1月1日生效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都对数据、个人信息、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的使用进行了规定。然而,手机智能体作为新兴技术应用,目前仍存在一些法律模糊地带。

任龙龙建议,职能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构建更精细的法律规则体系,细化数据分类,清晰界定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避免出现恶意授权导致的隐私泄露事件。

“在相关技术和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用户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任龙龙说,在使用手机智能体时,消费者应谨慎开启无障碍功能,关闭智能体免密支付授权功能,定期查看手机隐私报告,及时发现并处理智能体的异常行为。

上一篇:这届银发族重新定义旅游消费新潮流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警惕AI玩具带来隐私风险

195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玩具的类别越来越丰富,曾经只存在于童话和漫画中的幻想场景正走进现实。从机器宠物到陪伴机器人,AI玩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在市场热度攀升的同时,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为了提升产品体验,不少AI玩具集成了大量技术模块。例如,有的陪伴机器人为了调取云端A

AI新工具能评估多发性硬化症疗效

1793

科技日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刘霞)7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刊发论文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团队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MindGlide,可帮助解释和评估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治疗效果。大脑磁共振成像(MRI)标志物对于研究和测试MS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然而,测量这些标志物需要不同类

你的DNA适合吃什么?AI解码地域美食健康减重吃法

237

“我们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所以就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在日前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

别让AI“培训课”割韭菜

771

随着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AI技术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然而,人工智能的火热也催生了诸多乱象,各大网络平台井喷式涌现的AI“培训课”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课程价格高低不等、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AI“培训课”成了新的消费陷阱,值得警惕。AI“培训课”的乱象主要体现在虚假宣传方面,

“AI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融”观中国)

956

提到“AI+医疗”,你能想到什么?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门诊导诊、病历辅助生成等环节广泛应用。进入2025年,伴随AI大模型迭代升级,医学影像智能辅助治疗、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等更加复杂的场景也在走入现实。目前,AI在诊疗方面都有哪些“能耐”?技术的快速迭代,人类该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又该如何更好

AI将成为医疗资源普惠的强大推力(新媒视点)

1324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研发的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在会诊中表现出色,引发业内外关注。对我来说,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那就是“造出”更多儿科医生,让更多孩子“看病不出省”,让优质儿科资源惠及更多人群。在中国,儿科医生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每千名儿

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

405

中新网重庆3月16日电 记者15日从重庆大学医工融合创新大会上获悉,该校发布的“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描绘了AI技术推动医疗模式变革的未来画面。据介绍,在未来的AI社区医疗仓里,为患者进行的医疗服务将转变为健康服务。AI医生通过数字扫描+AI辅助诊断,借助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可为

AI医疗拓至更广泛场景 专家呼吁保障信息安全

843

中新社广州3月15日电 多位医疗领域专家15日在广州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从影像、病理检测等领域拓展至更广泛的场景,如何在医疗中用好大模型,把医学发展推到新的高度,是行业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以“AI大模型驱动医疗创新”为主题的论坛当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