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患糖尿病10多年了,他最担心出现医生说的那些可怕的并发症,听人说糖化血红蛋白是最能体现将来会不会发生并发症的金指标,平常测血糖的试纸也不便宜,于是他停掉了每天的手指测血糖,每三个月到医院去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他觉得这样省事多了。一年半后,虽然每次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都比较正常,老王体检时还是发现眼底有视网膜病变。
其实,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糖化血红蛋白每次检查都挺正常的,怎么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医患沟通问题,我们内分泌科医生需要和患者交代清楚: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并不等于血糖平稳。
糖化血红蛋白不是万能的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目前临床上监测糖尿病的「金指标」,但它仅仅表示近 2 到 3 个月血糖的平均值,却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并非所有类型糖尿病的进展都是慢吞吞的,它有时会非常迅速。如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短,常常发现状况一周左右即出现酮症酸中毒。如果此时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数值是无法真实反映血糖急剧变化状况的。有的患者血糖每天波动过大,反复交替出现高血糖、低血糖,此类患者虽然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糖)比较正常,但血糖剧烈波动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往往比单纯的高血糖要大。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绝对不能替代每天监测的即时血糖,两者各有侧重,降糖应两者结合。
个体化看待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一般在 4%~6%。有的人十分追求「低数值」,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越低就是控制得越好,或检测结果与正常范围略有偏差,就认为血糖出了问题。
其实糖尿病的控制因人而异。对普通成年人来说,小于 7% 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患者有严重低血糖病史,或年龄较大、已经有多年病史且出现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等,多种药物及胰岛素超剂量治疗仍难以达到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数值也要与个体相结合,当患者有脾切除、酗酒、维生素B12缺乏等基础情况时,本身的疾病也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偏高;溶血性贫血患者、慢性肾脏衰竭患者或血容量增加的普通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都可能偏低。
因此,若仅依据此数值给药治疗,可能会导致用药过量或剂量不足而影响疗效。糖尿病的治疗一般需要结合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等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才能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