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要警惕肠道感染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期多地出现强降水天气,洪涝灾害频发。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其中肠道感染时有发生。那么,肠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应该如何治疗?洪涝灾害后又该如何预防?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期多地出现强降水天气,洪涝灾害频发。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其中肠道感染时有发生。那么,肠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应该如何治疗?洪涝灾害后又该如何预防?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
接触危害健康的微生物易感染哪些疾病?公众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洪涝灾害可以导致很多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其中皮肤病可以占到一半以上。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红肿热痛症状,患者在保持皮肤干爽的基础上,可以用一点红霉素软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李恒)当前,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当地的水质易受影响。对此,专家提示,为预防水源性疾病,公众要选择卫生安全的水,不喝来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避免接触不安全的水,不在水源地附近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以免污染水源和周边环境。“洪涝灾害后,洪水可能淹没或破坏水源地以及制配水的设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结束后,各种污物随水流动,公众应如何做好个人清洁和疾病预防?6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当前,国家卫健委正指导各地扎实做好汛期医疗应急和医疗救治保障,切实保障人民
近期,持续性降雨侵袭华南、江南地区,导致多地受灾。那么,最近南方降雨为何进入“超长待机模式”?持续性降雨是否会导致洪涝灾害?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避险?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长时间降水或将持续为什么南方近期出现持续性降雨天气?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今年进入华南前汛期以来,副热带高压偏
洪涝灾害后,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增大。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洪涝灾区动物防疫技术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蓄滞洪区等洪涝灾区动物防疫技术要求,指导有关省份科学规范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打捞、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疫情监测、紧
近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国家疾控局发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为各地有效做好公共卫生灾害预防工作作出指引。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 洪水过后怎样进行居家环境清洁?国家疾控局日前组织专家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解读相关要求和标准。
近日,我国南北方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常伴发食物受淹变质、畜禽死亡等情况,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饮用水及食品污染。记者采访重庆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了解到,洪涝灾害后应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处理和消杀防疫,确保灾后无大疫。 重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长季恒青介绍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7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张伯礼指出,暴雨带来的灾害会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灾后防疫工作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8月20日上午,长江菜园坝、朝天门、寸滩水文站陆续出现洪峰水位,重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通过主城中心城区。遭遇洪灾后,会产生哪些卫生危害,个人及家庭该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一起来看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这份提醒!洪涝灾害引发哪些疾病洪涝灾害易引起饮用水水源污染,使灾区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等水源性和食
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
6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南方多省份受灾严重。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应对洪涝灾害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饮用开水、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