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欠会传染,这不是迷信,而是一个能够用科学展示的真实现象。我们看见别人哈欠,自己也会哈欠,听见哈欠的声音,也忍不住哈欠。哈欠甚至能够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传染。研究显示,黑猩猩在观看其他灵长类动物打哈欠的录像时,也会开始打哈欠。狗也会受到哈欠的传染,甚至看到了人类的哈欠也有反应。读到这里,你或许也打起了哈欠,这多半不是因为你昏昏欲睡或者读得无聊(千万别是)。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
2013年,瑞士苏黎世的科学家让11名健康被试观看一组录像,同时在fMRI 上观察他们的脑。录像中的几张人脸或打哈欠,或是大笑,或面无表情。不出所料,被试在看见录像中的哈欠时,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也打了哈欠。这是一个典型的比例;他们对于大笑和没有表情的脸没有反应,这同样在意料之中。然而fMRI却揭示了深刻的结果:当被试传染到哈欠时,他们的额下回(inferiorfrontal gyrus)出现了BOLD信号,而额下回正是镜像神经元网络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当被试看到大笑或无表情的面孔时,他们的镜像系统却是沉默的。
科学家猜测,当我们看见别人打哈欠时,我们的镜像神经元也在心里模拟这个动作,并由此改变我们的行为。你可以现在就用心理意象在心里模拟一个哈欠,要全神贯注,采用运动员使用的那套PETTLEP原则。你多半真能打出哈欠来。同样的道理,通过模拟别人的哈欠,镜像神经元也会模仿所见的行为,使我们也开始打哈欠。
哈欠竟然成为了严肃的科学探究课题,听起来好像有一点好笑。至少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是不失幽默的,《神经病学与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of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杂志刊登过一篇论文,标题可见一斑:《哈~哈~哈~哈~哈~哈~欠!论传染式哈欠的社会、演化及神经科学问题》(Yawn, Yawn, Yawn, Yawn; Yawn, Yawn, Yawn! The Social, Evolutionary,and Neuroscientific Facets of Conta gious Yawning.)。不过玩笑归玩笑,这类研究中也并非没有洞见。它们还真的在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行为和人类的基本天性之间,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联系。
并不是每次看见哈欠都会引发打哈欠的连锁反应。它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下面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意大利的几位神经科学家用4个月的时间观察了动物园一座大型猴山上的21只狒狒。在这4个月中,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观察这些狒狒,并记下他们观察到的每一次哈欠的情况,包括是哪只狒狒在打哈欠,它又是在什么时候打的哈欠。他们还记录了这些动物的许多其他行为,包括睡眠、行走、进食和理毛。他们想知道,狒狒之间的交往是如何影响它们打哈欠的规律的。
结果发现,传染式哈欠的发生频率与狒狒之间互相理毛所花费的时间高度相关。在研究者排除了狒狒之间的距离因素之后,这个规律也依然存在。也就是说,促使狒狒彼此传染哈欠的,不仅仅是距离相近,互相理毛也是重要的原因。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因为灵长类动物互相理毛不仅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它还体现了亲密的社会关系。狒狒在替对方理毛的时候感觉亲近,理得越久,亲近感越强。而越是感觉亲近,它们就越容易彼此传染哈欠。如果这项研究的结论成立,那么哈欠的传染性就与情感上的亲近程度呈正相关。这又说明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镜像神经元参与了哈欠的传染。如果真是这样,并且社交上的亲密使得哈欠更易传染,那就说明社交亲密度与镜像神经元的活动是有关的。当今的许多神经科学家认为,用镜像神经元模拟他人行为的能力,能帮助你体会他人的感受。而当我们理解了别人的感受,就更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了。总之,灵长类动物的社会交往和哈欠之间的关系启发了大量研究,它们认为镜像神经元为共情(empathy)创造了基础。
以上内容摘自埃利泽·斯滕伯格《神经的逻辑:谜样的人类行为和解谜的人脑机制》一书,已获出版方授权。
作者:[美]埃利泽·斯滕伯格/译者:高天羽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