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是比较严重的毛囊炎,发生部位不定,多长在脸上,前胸后背,屁股等,长得也不多,也就是一个两个,但这种火疖子,往往比较疼,表面还有脓头,弄破了还会出血;这是需要吃抗生素的。下面分享一下治疗过程。
火疖子怎么治
外涂复方黄柏液,这个药不错,头天晚上涂上的,第二天早上局部就不疼了;
由于是局部的严重毛囊感染,吃了些阿莫西林;不过没坚持,吃了4天;但对于大伙来吃,吃抗生素是必要的;
毛囊炎的发生,很显然,是典型的内热,故笔者同时也吃了百癣夏塔热片;这个药平时门诊用得比较多,对于化脓性疾病效果最佳;
疼痛只用了一次药即止住,但红肿部位下去的比较慢,三天才下去;门诊的病人中,有些人的火疖子比较厉害,往往下去后局部会留个硬块,这是气血不畅的原因,一般不用理会;平时多吃些大枣,也可做刮痧等可以改善这些情况;
当然,火疖子这种感染性皮肤病,在发作时是绝对不能喝酒,还不能吃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等;
最关键的一条,不能挤;火疖子的感染很深;笔者曾遇到一个患者,因为挤火疖子,导致丹毒,输抗生素一周才好;
火疖子在秋天比较多见;它与中医上的肺有关;中医上肺合皮毛,肺热易体现在皮肤上,就是火疖子(其实人们脸上长的痘也是直接肺热引起,当然痤疮还有其它病变);因此可以用一些清肺热滋润的办法;比如说冰糖雪梨膏;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空气或食物过敏、生活压力、卫生不良、生病、抵抗力差、某些药物、吃过多垃圾食物、伤口感染、血液中毒,或甲状腺毛病等因素引起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
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它既痛且不雅观,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如果疖里的细菌进入血液中,可能引起血液中毒。偶尔甚至有危险性。
建议用外用药物治疗,外敷邱药堂中医祖传膏药,可拔毒生肌,消淤止痛,清热利湿,散坚消肿,化腐敛疮,可迅速修复溃疡组织而达到治愈目的。用祖传膏药外敷治疗,可拔脓排脓清除异物,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对久治不愈的伤口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感染溃烂、褥疮、丹毒、疮、疖、疽、痈、疔等疾病疗效奇特。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生活中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以为疖子只是单纯的皮肤性疾病,因此不重视,其实疖子处理不好也是致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疖子里的细菌会进入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液的中毒,所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
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局部化脓时急躁排脓
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辅以呋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抗菌治疗
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
有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对顽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中药治疗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
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也可以用新鲜的柏树叶捣烂,叫鸡蛋清和成糊,敷在患处。
结语:长了疖子后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为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上文中都有为大家列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