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工作繁忙,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就把早餐省略了,殊不知不吃早餐可能会伤胆。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和浓缩由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胆汁量大约为800~1200毫升。在无进食的时候,分泌出来的胆汁经肝管转入胆囊内浓缩和贮存;进食的时候,食物进到小肠后,刺激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食物。而经常不吃早餐,胆囊里的浓缩胆汁排不出去,淤积在胆囊中,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会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
胆囊里有了结石,若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和控制,一旦结石阻塞胆囊管后,就会引起更加严重的症状,如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等,而且还会增加细菌感染和胆囊炎的风险。
此外,还要小心胆囊癌。有研究表明,约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可以说,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不过,很多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就“该不该切除胆囊”这个问题十分疑惑。其实,我国《胆囊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6)》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论单发或多发,均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1.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2.单发结石,直径小于3 厘米,但有胆囊结石家族史或患者年龄超过50岁;3.多发结石,具有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4.合并瓷化胆囊或糖尿病,胆囊壁增厚,大于3毫米,考虑慢性胆囊炎;5.影像学检查怀疑胆囊癌变;6.影像学检查提示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虽无症状,建议立即手术病理检查,以排除胆囊癌变的可能。
需提醒的是,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症状,诊断很困难。不过,也不是没有迹象可寻,出现以下症状要格外引起重视:
1.右上腹疼痛: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而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随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
3.黄疸:往往在病程较晚时出现,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皮肤瘙痒、皮肤黏膜黄染。
4.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现象。
5.右上腹肿块:病变晚期时,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
另外,胆囊癌的高危人群也要引起重视:中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大结石患者,随着胆结石体积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的结石患者比小于1厘米者的胆囊癌发生率高10倍;胆囊息肉患者,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尤其是1.5厘米以上,癌变几率大幅增加;有胆胰管合流异常患者。
由此可见,想要远离胆囊癌,就要预防胆囊结石,建议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合理饮食。肥胖导致更易发生胆结石,所以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改善胆固醇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吃早餐。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可以促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防止形成结石。
素食者适当补充卵磷脂。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是以一定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在胆汁中,当这一比例被破坏后就容易形成胆结石。而一些素食者摄入的卵磷脂不足,且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的胆盐浓度下降,容易形成结石。
每年定期体检。针对胆结石,超声是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每年应做一次体检,以及时发现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有无癌变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