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人都成了“药罐子”。由于身患多种慢病,必须长年服药,因此做到合理用药是保障老人健康的一道关卡,有几个原则需严格执行。
正确诊断。很多老人由于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对疾病的早期表现不甚了解,所以医生在诊断时要仔细耐心询问,尽可能获取足够多的病情信息,特别是患者用药史。然后加上必要的检查以及综合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剂量适当。老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或合并有多器官严重疾病,对药物耐受性低,用药需因人而异,力求用最少的药物和最低的剂量解决问题。如果能通过生活习惯改善的疾病,尽量不吃药。
种类要少。用药要少而精。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用药时,要注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一种药物起效时尽量不联合用药,并尽可能将药物种类控制在5种以下。
给药有方。老人患慢性病,一般不主张用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方法给药。但如患急性病、急性感染伴有高热等,则需静脉途径给药。这是因为,老人的肌肉对药物吸收能力较差,注射后疼痛较明显或易形成硬结。因此,应尽量减少注射给药。
最佳时间。不同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时间,按规律给药可事半功倍。洋地黄、胰岛素在清晨4~6点给药,效果明显;皮质激素在上午6~8点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些铁剂、抗生素、抗肿瘤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不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止痛药、降糖药、利胆药等则要在饭前服用才能有良好疗效。
合理选择。老人肝肾功能减弱,对肝肾负担大的药物最好避免给老人使用。吃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做到明明白白。如看不清,儿女或看护人应将说明书的内容跟老人解释清楚。对说明书上“慎用”“禁用”等字眼一定要多加留心。
遵从医嘱。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个体化用药治疗非常重要,切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换。停药、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不滥用补药。乱吃补药,对身体有害无利。长期大量服用营养补益药,可能诱发体内多处骨质增生。
家人监护。心律失常药物、糖尿病药物、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催眠药等,它们的治疗剂量与中毒量较接近,易发生危险。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记忆力差的老人,照护者要特别注意。(总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