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奶奶因慢性病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如今病情稳定,可出院了。一听说要出院,马奶奶立刻出现头晕、胸口闷、恶心等不适症状,要求继续住院治疗。
类似马奶奶这样的老人很多。这种现象叫“住院依赖”,是指患有慢病或残留后遗症的患者,在病情平稳后坚持长期住院治疗、不愿出院的现象。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为什么?因为疾病对老人产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一些急危重症,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这些疾病剧烈、突发的疼痛或不适使老人产生恐惧心理。对一些老人来说,医院是“庇护所”,有情况可及时救治。此外,这也与老人在家不能得到全方位照顾有较大关系。与儿女同住的老人普遍认为,家庭人口多、得不到充分休息,而病房更为安静、舒适;独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而保姆多缺乏医护知识,甚至缺失责任心,让老人产生不安全感。
老人有“住院依赖”,怎么办?
第一,解释疾病的原因和性质,指导心理调节。对害怕恢复期过短会影响痊愈、感到体力不足、不能适应原来环境、怕出院后无人照顾、怕疾病复发等情况的老人,医生应耐心解释:疾病已基本稳定,只要定期来医院复查即可。
第二,指导完善服药。病情稳定后,医生应给老人制定完整的家庭诊治方案,包括:需继续服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疗程等,需定期复查或监测的指标,以及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安排适度锻炼等。给老人吃上一颗“定心丸”。
第三,指导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帮老人维持健康。例如,老人习惯性便秘较多,可能导致冠心病发作,应指导他们注意运动,调整饮食结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配合腹部按摩等。
第四,争取家属配合。医务人员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以及自身职业形象,帮老人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应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他们的配合也可提高心理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