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妇科疾病重点实验室成立,有望研发更精准有效的HPV检测方法
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孙美燕 钱冰冰
在浙大妇院HPV感染咨询门诊,每天都有很多焦虑的患者来就诊:医生,我体检查出HPV阳性,会不会得宫颈癌?
浙大妇院院长汪辉教授说,虽然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明确病因,超过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HPV感染,但大多是“一过性”的,只有1%~4%的人群发生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只是“常见病毒感染的小概率事件”。
但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均是检测HPV病毒感染状态,无法有效筛选出高危人群,一旦癌前病变还要接受有创的治疗,这些都加剧了HPV感染者的焦虑和不安。
近日,浙江省妇科重大疾病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揭牌,有望推出更精准有效的HPV检测方法和逆转恶性病变的无创治疗。
研发新型宫颈癌筛查检测试剂
精准判断有无癌变的可能
据WHO 202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60万例,死亡病例约34万例,发病率居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接近11万,死亡病例近6万,约占全球的1/5,严重危害我国妇女健康。
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发展的必要因素,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15岁以下的女孩接种HPV疫苗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35~45岁成年女性接受有效的宫颈癌筛查的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筛查阳性的妇女至少90%以上得到合理治疗和合理管理。
汪辉教授介绍, “目前的HPV检测试剂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无法精准识别出高危HPV持续性感染导致宫颈癌变的高风险人群。” 团队前期研究发现HPV病毒DNA插入到宿主基因并与宿主基因组融为一体,HPV整合是宫颈癌变的重要分子基础。
基于该理论基础,团队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发了新型HPV整合检测试剂盒。它可以同时对几百万甚至数亿条DNA序列进行测序,从而检测出HPV是否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上,并评估整合的位点与宫颈癌变发生的风险。
“如果没有癌变的风险,HPV感染者只需要观察随访即可;如果有可能发生癌变,则转诊阴道镜进一步检查。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度医疗,减少医疗浪费,同时缓解HPV感染者紧张的情绪。”
后期将依托浙江省妇科重大疾病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积极推动HPV整合检测试剂盒临床转化。
宫颈癌前病变无需做手术
编辑癌基因逆转恶变
基于新型HPV整合检测试剂盒筛选出的高危患者,一般要进入阴道镜检查环节,其中部分患者会查出癌前病变,这些人群很大可能会患上宫颈癌。
汪辉教授表示,癌前病变的处理是宫颈癌二级预防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切除掉病变部位。但这是一种有创的手术,可能损伤宫颈功能,增加早产、流产的风险。
1968年,阿尔伯(Werner Arber)、内森斯(Daniel Nathans)和史密斯(Hamilton Othanel Smith)博士第一次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限制性内切酶,这种被称为“分子剪刀”的酶能够在DNA上找到特定的切点,并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切断。三位科学家由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实验室也正在寻找这样的“分子剪刀”,以期对致癌基因进行剪切来实现分子锥切术,逆转宫颈病变恶性转化,最终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汪辉教授说,除了宫颈癌,实验室还将围绕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重大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基础和临床应用的原创性研究。
同时实验室要搭建稳定、持续的人才梯队结构,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临床科学家和医学家,推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妇科重大疾病诊治影响力,从精准筛查、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防治妇科重大疾病,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马丁院士说,实验室将来的建设应该牢固把握发展新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积极服务发展,敢于探索科技前沿。人才引进培育方面,应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担当重任,发挥优势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浙江省女性生命健康领域的引领作用,积极落实条件保障措施,加强资源开放共享,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