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我得了白内障,听说手术可简单了,几分钟就能做完。”接到老家亲戚这样的电话,我作为一名眼科大夫有一点惊讶,可细想想也有几分道理——点几滴麻药就能做,手术切口不到3毫米,术中基本不出血,这样的手术算不算小手术?
说它“小”,可能体现在损伤小、时间短、恢复快上,但白内障手术发展了近3000年,而且在近数十年里出现了技术飞跃,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发展更新,从专业角度讲,绝对不是“小手术”三个字就能概括的。几分钟的白内障手术,其实是人类几千年医学发展的结晶,也是手术高度精细化、操作高度规范化的体现。
所谓白内障,就是眼睛里的晶状体混浊了,阻挡了光线,好比眼前蒙着一层纱,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把混浊的晶状体切除。具体来说,就是先采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晶状体打碎后吸出,然后眼内放入一个人工晶状体。多数情况下,人工晶状体是必须放的,因为晶状体是眼内的一个凸透镜,手术后如果不装一个人工晶状体,就会形成高度远视,看不清楚东西。
一个白内障手术实际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吸出混浊的晶状体,另一部分是植入人工晶状体,成功与失败实际就在毫厘之间,容错率很低。所以不论术前还是术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无间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那么,患者怎么做才能尽量配合好手术医生呢?
首先,做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如果检查后发现视力下降确实是白内障导致,而且确实由于视力下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接受手术治疗。拖得越久,白内障越“熟”,手术只会越难做,术中和术后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其次,术前要和医生达成一致目标。白内障手术虽然可以清除遮挡光线的混浊晶状体,但视力最终能提高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眼部其他组织,尤其是负责感光的视网膜。如果术前就存在其他眼部问题,术后视力很可能不会很好。手术医生在术前一般都会有大概的心理预期,患者要通过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情况,避免预期过高,造成术后的心理落差。
第三,术前要控制好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有各种全身性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术前一定要去相关科室就诊,将病情控制好。虽然白内障手术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者心脏有问题,就暂时不适合接受手术。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增加手术感染风险。
很多人非常关心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目前各种高端人工晶状体的使用越来越多,那是不是越贵越好呢?还真不是。
高端人工晶状体一般是指有特殊功能的人工晶状体,比如双焦点、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等。相比于传统的单焦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同时解决患者看远和看近的问题。简单来说,传统单焦人工晶状体就好像鱼和熊掌,只能选其一。看近清楚了,看远就需要戴镜;看远清楚了,看近就要戴花镜才清楚。但多焦点的高端人工晶状体可以同时兼顾看远和看近。
高端人工晶状体的使用是有前提的,有些人的眼部条件不适合这些类型的人工晶状体,强行使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术后视觉异常,得不偿失。所以选人工晶状体,合适即最佳。术前,患者要就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和医生充分沟通,把自己的生活需求告诉医生,再结合术前眼部检查结果,共同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尽量不过度用眼,遵医嘱、点眼药,多数患者的视力都可以得到改善。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