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可以不打石膏了
武汉首个玉米淀粉3D打印支具“上手”
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3D扫描
3D打印出的患者手腕固定护具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荆彤)平日,医生会给外伤骨折患者打上石膏固定相关部位,还要缠上厚重的绷带,未来,患者将能用上更轻、更薄、更贴合身体的个性化固定支具。近日,武汉首个用玉米淀粉作为原材料,由3D打印技术打出的支具已成功应用到临床上。
“非常方便,制作速度也很快。”近日,骨折患者刘女士戴上一款特殊的固定支具后,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在现场看到,医生通过专用设备对患者受伤的右手手臂和左脚脚踝进行3D扫描,扫描的同时,电脑通过读取数据进行建模,根据建模自动建立支架模型,最后用3D打印机将支架打印出来。
从患肢扫描到打印出手部支具,耗时约为30分钟,与医生徒手打石膏固定的时间相差无几。主刀医生、该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若昆介绍,佩戴3D打印支具也比较简便,将支具用弹力粘胶固定即可。后期,根据骨折处肢体肿胀或萎缩程度,医生还能通过弹力粘胶调节固定支具的松紧,其表面的多个小孔可以避开术后伤口,方便医生观察皮肤变化,判断恢复情况。
记者了解到,用石膏固定,往往无法完全贴合受伤部位,影响恢复效果,且厚重不便,皮肤还易发痒过敏。与石膏支具相比,用玉米淀粉打印的支具重量仅为六分之一,价格高于石膏支具10%-20%。支具上的镂空设计能让皮肤更透气,患者还能戴着支具洗澡。3D打印技术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对外观、颜色等进行个性化定制。
黄若昆介绍,此前,受限于打印效率,3D打印技术未能大规模运用于骨科临床。现在,通过改良技术满足了临床需求,以玉米淀粉作为原材料,在使用后降解速度将更快,更为环保。“3D打印技术将让骨科手术少走弯路,降低失误概率,方便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且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