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6月13日电 (高康迪)13日,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内,每个治疗室内色彩明亮,不时传出孩子的欢笑声,孩子们正在聆听音乐旋律或特定声源,在康复引导师的引导下,去倾听分辨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声音,康复治疗还与日常生活结合,孩子们用模拟玩具洗菜、切菜、摆餐桌、就餐……
图为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内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课。 高康迪 摄在婴幼儿治疗室里,7个月大的安安(小名)正随着治疗师的歌声四处张望。
“安安2个月大的时候确诊为神经损伤。跑了几十家医院,每次化验单出来,我都不敢看。”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年轻二胎妈妈李芳刚满30岁,由于夫妻两人血型因素,孩子有患溶血症的风险,但是第一个孩子是健康的,可安安刚生下来就是ABO溶血、黄疸,说起安安,她强忍住着眼里的泪水。
图为康复中心医院西固合作分院治疗师正在给孩子进行按摸康复治疗,防止肌肉萎缩。 高康迪 摄“刚到康复医院,安安头抬不起来,直接往后仰,眼睛也不‘追物’。”家住临夏的李芳为了让孩子早早接受治疗,安安三个月开始,就在兰州租房,每天陪着安安康复治疗,“安安的反应比刚进医院强多了,偶尔叫她名字,她还能找声音。我希望她以后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李芳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带着安安上康复课,回到出租屋里,她会给安安做治疗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拍了视频在儿童康复科专设的交流群里交流,治疗师会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动作,让所有家长共同学习。
在婴幼儿治疗室里,治疗师进行“脱敏”康复训练。 高康迪 摄“亲子化的康复训练,不仅让孩子得到了一个窗口,让家长的心理也得到了一个释放和缓解,正确面对自己的孩子。”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景玉珍举例说,孕期干预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喷洒农药,生出的宝宝是脑瘫,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越早发现问题、越早进行康复效果越好。”
“诱发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成百成千次的引导,孩子们才能理解学会。”儿童康复科引导式教育组引导员王彩云说,最初上班时,感到十分焦虑,很想让孩子们快快进步,但是经过实际交流发现,真正的进步需要点滴积累,“慢下来反而更快。”
“很多家长认为脑瘫儿不能走路,在于腿部的力量不够,事实并非如此,走路感觉的建立、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反而对于脑瘫儿的独立行走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王彩云将每个孩子的症状熟记于心,每天下班后进行总结归纳,什么样的方式孩子可以更好的接受,更好的理解,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回到家里状况,鼓励家长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据了解,国家对于残疾儿童经费支持力度很大,十一五“抢救性项目”、十二五“彩票公益金”、十三五“百千万工程”“残疾儿童发展救助项目”等,为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十三五以来,只要是残疾孩子都要享受康复服务,不仅有项目帮扶,住院都享有医保报销。
“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的‘出口’不畅通问题。”景玉珍说,该院已对30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总有效率达96%以上。很多孩子康复训练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很难进入学校融入社会,这需要全社会努力。
景玉珍呼吁,下一步,加强孕期监测工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让技术人员“走出去”多多学习经验,丰富实践知识,深入到基层、社区普及康复理念,建立健全集保健、康复、教育三级为一体的康复链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