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13日电 (陈静 姜蓉)先心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记者13日获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志勇副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浩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虽然全球范围内先心病死亡人数减少将近50%,但是不同国家尤其是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研究表明,世界各国正面临着先心病负担持续增长的巨大挑战,只有在国家层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先心病医疗体系并保持充足的财政投入,才能促使先心病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据悉,京沪两地学者开展了全球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深入挖掘204个国家地区先心病死亡趋势的差异,系统阐述先心病的死亡率可作为评价各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早期和全生命周期先心病医疗护理质量的有价值的、可获得的指标。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Lancet子刊E Clinical Medicine。
张浩教授表示,开展全球先心病死亡趋势分析有助于评估各国先心病医疗体系的有效性,可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根据研究,许多发达国家先心病死亡率的降幅明显,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欠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步,个别国家的先心病死亡率甚至不断恶化。全球范围内先心病死亡人群逐渐从婴幼儿期过渡为青少年和成年期,许多国家成年人群先心病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结果,随着先心病死亡年龄的分布逐渐向成年人群转变,成人先心病患者也将对目前以儿童先心病为主的医疗体系提出巨大挑战。
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中国先心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先心病死亡风险在出生队列中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先心病死亡人群仍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卫健委协同创新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