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网在线健康导读: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这个日子是希望能令其他人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国际不再恐同日,什么是同性恋?
国际不再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由于全球还有多个国家,同性恋者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国际不再恐同日”令其他人可以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
同性恋恐惧,简称“恐同”(英文homophobia),是指对同性恋者以及同性恋行为的恐惧和憎恨。恐同是一种歧视,表现为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的人或与之相关的事物持有曲解、侮蔑、排斥、仇恨和敌视,尤其是针对那些外貌和举止不符合男女传统性别角色的人。由于全球还有多个国家,同性恋者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国际不再恐同日”令其他人可以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
同性恋是相对异性恋而言的,它也只是性取向的一种,我们对此类人群也应该平等看待,不应该戴有色眼镜。但是好像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同性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同性恋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一篇科学文献表明:长期的实验记录证明,同性恋是无法被“矫正”的,性取向无法改变。许多研究人员早已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性恋有深厚的生物医学基础,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