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riss
来源:健识局(jianshiju01)
全文1505字,3分钟看清2018年控费“寒流”走势
去年底,地方卫计委“逗硬”控费余悸未消,进入2018,新一轮医疗控费工作已启动。
继开年31省卫计委主任集中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上述职、领取军令状后,河南省卫计委“新官上任三把火”,赶在春节前召开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党组书记阚全程,将医院控费问题,列为2018年工作重点。
/>/>
升任河南卫计委“一把手”前,阚全程多年在郑大一附院工作,并将这家多次更名的公立三级医院打造为拥有近万张病床的全球第一大医院。
身份转变后,提到控费问题,阚全程的部署是:2018年河南省卫计委将继续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成果,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河南此举,意味着公立医院控费,在2018年,远不是年底“逗硬”那么简单粗暴,这一次,卫计委提出控费目标,但医保“坐庄”,在众多医保支付方式中,选择了“按病种付费”这步棋。
停/限用药品、耗材
救急,救不了穷
有媒体报道,2003年至2011年,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
但10%的控费目标,五年后才定下来。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出台《关于尽快确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将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当年,这个控费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如何实现?似乎没有人深究。
转眼进入2017年。当年9月底,国家卫计委圆满完成全国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改革。而医药分开后,药占比、医药费用是否明显降低,意味着改革是否取得了成效?
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各地卫计委对辅助用药的重点监控、限用/停用文件的发布密度,日趋加大。
11月,四川省卫计委因医疗费用增幅超标被国家卫计委约谈后,发文“逗硬”控费,不达目标“院长撤职,医生扣工资”。
12月下旬,网传山东、贵州三甲大医院为控费大批停药、限制使用临床需要的医疗耗材。引发舆论风波。
此后,国家卫计委紧急澄清,并发文喝止“一刀切”式控费。
分析人士指出,行政命令“控费”勉强可救急,但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反而衍生出“缺医少药”等问题和普通医患的负面情绪。
/>控费路径抉择
11省已押宝“按病种付费”
1月4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31省卫计委主任的新年述职,多围绕控费,路径包括:
实施以公益性和提质增效、控费、低碳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评价制度,推动医院制定内部章程。 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强化医疗费用监测和公示公开,加强控费结果运用。但即便在医疗业内,大家也更看好“医保支付改革”带来的杠杆式控费效果。
健识君统计,自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已有22个省(区)发布实施意见,重庆市转发国办指导意见,北京市、山东省还将“实施以按病种支付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写入该省卫生计生“十三五”规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已试点按病种付费改革多年外,去年下半年至今,还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需要在2018年开展按病种付费的病种目录,包括天津、福建、山东等。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也就是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过快增长。但这种控制无法再通过压低药品、耗材价格或推诿、拒收患者来实现,而是倒逼医疗机构提高专业水平,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诊疗,提高效率等措施,降低成本。
从目前情况看,按病种付费,已成为控费的“主流”频道,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建立。从年底突击控费到支付机制引导的常态控费,在2018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