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上,中医药“走出去”话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正在被世界认可,但其自身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要想更好地走向世界,需加快破除标准壁垒。
本届论坛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秘书处承办。
论坛以“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主题。论坛上,如何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健康福祉等成为核心议题。
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在致辞时提出,随着中医药日益融入现代医学体系,中医药在新西兰民众健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针灸已经成为新西兰民众用来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同时,她表示,新西兰非常重视中医药材生产质量,现在已经与中国在中药材贸易有着紧密的合作。
“未来,中国和新西兰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发展,更多在中医药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合作。”傅恩莱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在会上强调,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中国中医药的宝贵成果。
他强调,现今,全球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世界性难题,各国所面临老龄化与老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的大健康数据亦不容乐观。在他看来,要发挥好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虽然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正在被世界认可,但其自身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等等。
与会专家认为,国家层面,要不断加大力度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此外,中医药要更好地走向世界,要加快破除标准壁垒,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营造中医药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要不断研究推动现有中药交易平台,开展国际交易等。
“一带一路”中医农业专业委员会在本次论坛上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