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还沐浴着冬日暖阳,今天的成都,直接冷!到!跳!脚!
有的人已经开始期待,#未来2天成都可能下雪# 这件事,但还有些人更关心:“妈!我的毛裤呢?!”
因为有一双 “老寒腿”,比天气预报更早地出现了不适。尤其是在天气骤变的时候。
老寒腿,老寒腿到底是不是因为“寒”导致的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谭淳予医生今天就来说说腿上的事儿。
“老寒腿” 这个说法,大家几乎都是从小听到大。平时感觉啥事儿没有,但遇到下雨、降温就难受得很:腿疼、僵硬、腿软、沉重、肿胀、发麻…甚至是路都走不到。
但实际上呢,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关于“老寒腿”这个疾病;老寒腿是上述症状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并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
而导致“老寒腿”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4种类型的问题:
骨质疏松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因为绝经后的骨量快速丢失,或者激素类药导致激素大幅变化...这都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骨质疏松,从而引发“老寒腿”的症状。
风湿类疾病
这类疾病在早期都会出现关节表面软骨的一些损伤,其表现也是“老寒腿”:急性发作时就会发烫肿胀,慢性时仍然会感觉不适。
骨关节炎
此类疾病在初期都没有具体的症状,主要表现就是双下肢的沉重与不适,少数病人才有炎症(红肿热痛)表现。
不宁腿综合征
这是属于神经内科的病症,通常是在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
除此之外,“老寒腿”也可能是全身其他疾病的局部表现,比如器质性疾病等等,但并不常见。
等等,没有「寒冷刺激」吗?没有「不穿秋裤」「露脚踝」吗?
是的哈!老寒腿可能是因为骨头、关节、肌肉、神经等出了问题…但一定不是因为“冷”!
但既然跟冷没关系,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有“下雨降温腿先知”的感觉呢?
那是因为,有这种感觉的腿腿,本身已经有问题了。
阴冷天气本身并不会引起或者加重“老寒腿”,但对于已有骨头、关节类疾病的患者,这种天气会让症状更明显。
就拿骨关节炎为例:代谢正常的健康关节,调节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足以抵御寒冷刺激,不会那么容易受影响。但一个已经生病的关节,正常情况下都“自身难保”,寒冷的刺激对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寒冷导致关节周围皮肤温度下降,刺激关节周围血管的收缩,减少关节液的分泌,关节软骨就会缺少营养滋润;
再加上周围的血液循环变缓慢,炎症代谢物质更加难以清除,最后共同作用产生疼痛、不舒服的症状。
所以,不是“冷”导致的老寒腿,而是因为有老寒腿才更“怕冷”!这类人群,对于温度的变化可能特别敏感,更应该注意保暖,秋裤、护膝、暖宝宝都可以备上~
特别提醒大家使用暖宝宝,接触皮肤组织较薄的部位时(比如:膝关节等),要小心出现低温烫伤的情况哟~
那既然不是因为穿得少,又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遭了?主动开始和秋裤“锁了”?
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因为平时运动不当,导致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留下了病根。
另外一大部分年轻的“老寒腿们”,平时扭都不扭一下的,建议还是要早点去找医生、查病因,对症下药和日常养护都很重要!
因为老寒腿是一个具有年龄特征的症状学,所以医生建议大家,还是一定要先找出具体的、确切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及时制止症状的加重。
除了天冷保暖、对症下药之外,老寒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注意和保护:
1避免爬山,减少下楼,正确下蹲
实际上对膝关节来说,像下楼、下山这样的运动属于负重运动。下楼、下山时,单腿承受的重量是平时的两倍,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对膝关节的损伤也是不停歇的。
更严重的是,有些人在下楼或下山时,喜欢后脚跟先落地,这更伤膝;应该让脚掌先落地,能够减小冲击力对膝关节的震荡,从而起到缓解膝关节压力的作用。
下蹲的时候重点是要注意动作:双脚的间距要与肩等宽或略宽,保持膝关节发力的方向和脚尖是一致的方向。
如果膝关节内扣,整个关节处于X形外翻的状态,会使关节产生不必要的扭曲和转向,长期这样锻炼会使得膝关节不平衡,从而产生或是加重膝痛的症状。
2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
强有力的肌肉可以减轻关节的受力与负担,明显改善关节的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平卧直抬腿、靠墙静蹲等方式进行锻炼。
平卧直抬腿:平躺于床上(或在椅子上),一侧腿自然弯曲,一侧腿肌肉收紧、绷直,勾脚尖,抬起与床面呈45°,维持5秒钟后还原。两腿交替重复10次。
靠墙静蹲:上半身贴紧墙面,向前迈出一步,下蹲,小腿垂直于地面,膝盖不可超过脚尖,与大腿保持一定角度,无需追求90°,以不引起疼痛为前提,保持至力竭,每天重复5~10次。
3注意钙的适当补充
实际上,人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趁年轻好好补钙,老了才不容易犯“老寒腿”。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多摄入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或者考虑钙剂补充;在生活中,可以多晒太阳。
虽然不穿秋裤,不会影响克膝头,但是双腿的保养,还是要时刻记在心头,才不会被病痛困在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