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近年来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花蚊子”在本市蚊种构成比例显著升高,从2013年3.50%上升至2017年14.02%。市卫计委介绍说,今年本市存在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的可能性,但整体来说本市仍处于登革热低疫情区。本月将启动灭蚊行动,16支专业消杀队伍将到各区协助开展灭蚊工作。
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蚊媒传染病以外来输入性病例为主,先后出现过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裂谷热等外来输入性病例。蚊密度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月底至5月初越冬蚊开始复苏,蚊虫密度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以淡色库蚊为主。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近年来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在本市蚊种构成比例中由2013年3.50%上升至2017年14.02%,蚊子密度不断增加,因此,北京发生本地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提升。
曾晓芃介绍,降低“蚊害”风险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孳生地清理,包括发动群众对花盆托盘、水生植物等积水及时清除,并清理公园绿地、建筑工地、汽修厂等场所临时性积水。其次,进行蚊幼虫防制,湖泊、池塘、景观水体、大型盆缸等可采取养鱼灭蚊,各类市政管井、桩洞、地下人防工程等无法清除的水体,可投放杀灭蚊幼虫制剂。最后,还要对成蚊进行防制,当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杀灭成蚊。
据介绍,今年夏季,北京市爱卫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开展“健康北京灭蚊行动”,并将6月11日—15日、7月16日—20日、8月13日—17日定为北京统一灭蚊活动周。
市卫计委呼吁市民,为减少蚊子繁殖,家中水养植物要每周换水,房前屋后有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如废旧花盆等应当注意翻转倒放,废旧轮胎等应当及时清理。此外,出国旅行的居民要随时关注当地的蚊媒传染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