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 佟仲生
在肿瘤治疗领域,新药好药频出,一次次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同时,仍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长期使用。再好的药,用得久了,都可能因耐药而渐渐失效,让治疗重新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佟仲生告诉记者,耐药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单就肿瘤治疗而言,什么情况属于耐药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定。比如,治疗HER2 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如在治疗3~6个月之内,患者病情恶化,就会认定为原发性耐药,即使换用其他靶向治疗药物可能疗效也不好。若曲妥珠单抗治疗超过6个月以上、一年以内出现病情恶化,往往认定为继发性耐药,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或换用其他靶向药物仍有起效的可能。
佟仲生说,导致耐药的原因十分复杂,不同药物由于起效机制不同,耐药机制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类药物也可能存在多重耐药机制。除了一开始就对药物不敏感的天然耐药情况外,最常见的耐药机制,通俗地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另辟通路,二是自我突变。
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在其生长、增殖、转移的过程中,保证信号通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些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起效,便是在这些信号通路的关键位置上放一些障碍,把道路卡死,癌细胞得不到指挥部的指令,就难以再生长。但如果在药物截断“原路”时,癌细胞将旁路交通要道激活,药物则会失效,这就是耐药。就像开车去往某目的地,高速路不通时,选择另一条土路也能到达终点。仍以HER2 过表达的乳腺癌为例,HER2是信号通路关键位置中最重要的一个,当药物将其“阻断”时,病情可以获得控制;但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HER2过表达的癌细胞内下游的信号通路激活了,使得癌细胞趋于活跃,药物失效。
基因突变是癌细胞的重要特性,这也是造成肿瘤耐药的原因之一。靶向药物在消灭癌细胞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出目标癌细胞,然后实施打击。然而,癌细胞非常聪明,在受到攻击后,可以诱导基因突变物质的敏感性,加快突变速度,使自己“改头换面”,迅速变成另一个样子。靶向药物识别不出“敌人”,癌细胞就可以死里逃生。
除了上述两大类外,还有其他一些耐药机制,比如“雇佣打手”。一种被称为MDR1多重耐药性基因的物质,能够阻止抗肿瘤药物进入细胞内,或在抗肿瘤药物进入细胞后,立刻将其从细胞中排出。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多重耐药性基因可能出现扩增,变相承担起耐药“雇佣兵”的角色。
还有“收买贿赂”,在免疫治疗中,药物起效有赖于肿瘤抗原和T细胞的协同作用,但当抗原表达发生缺失或T细胞出现耗竭,整个治疗过程就会表现出一种对肿瘤免疫“漠不关心”的状态。
佟仲生强调说,任何治疗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对抗”,但患者不必因此丧失信心。当一线药物失效后,还会有二线药物,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新药物层出不穷,将癌症变为慢性病,未来可期。(记者 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