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好 药才好。”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在叫响一家制药企业的同时,也让河南省南阳市向着“全国中医药强市”的目标挺进。
南阳山水 孕育出2436多种“好药材”
“端阳艾叶实在好,乌梅采青不采老;十冬腊月挖葛根,一条能剜几百斤……”这首已流传千百年的《采药歌》,就是南阳“药材好”的真实写照。
在第十三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展会现场,68岁的老中医樊成华正在义诊,面对每一位患者,她一丝不苟,“望闻问切”一个都不能少。她说,“我们这儿是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带,三面环山,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植被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南阳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天然中药材宝库。”
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副院长张祎也认为,南阳自然条件优越,高山丘陵平原梯次分布,河流湖泊沟渠纵横交错,这为南阳的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风水宝地。他说,过去南阳中药材被称为“宛药”,种类达到2436种,其中山茱萸、辛夷、桐(柏)桔梗、裕丹参、唐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更被中药界誉为“八大宛药”。
他认为,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药材是基础,药材好,药才好。“所以,依靠着天然的药材资源,医圣才能悬壶济世,并留下传世名作《伤寒杂病论》。”张祎最后说。
医圣故里 诞生了968家中医药企业
2000多种名优中药材,是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大发展的“助推器”。
宛西制药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天智颗粒系列产品早已走出河南,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用药就用仲景牌”已经成为许多中医师的口头禅。福森药业开发的双黄连口服液、肝维康片、益心康等系列产品,因为药材地道,所以深受医生、患者的信赖。目前,两家企业年产值均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南阳市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药企发展了,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据南阳市副市长刘树华介绍,宛西制药所建的山茱萸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20万名粮农变药农。他说,目前,南阳已形成山茱萸、辛夷、丹参、金银花、夏枯草、栀子等中药材种植基。其中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中药材GAP基地,西峡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参、唐河栀子和半夏、桐柏桔梗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一个“药材好”的优质中药原材料基地集群正在南阳形成。
在“药材好”的带动下,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取得较大发展,目前具有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能力的中医药企业968家,其中大中型规模的中药加工企业近40家,具有GMP资质的中药制药企业9家。他们正在发力,为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艾草艾叶 撑起一个16亿元的大产业
9月28日,南阳市阳光普照,一扫前几天的秋雨连绵。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展位前人头攒动。其中,参展企业最多,最受关注的还是艾草行业。
南阳市委外宣办主任金键说,南阳人对艾草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端午节,许多人家门上会插上艾草,淡淡的艾草清香沁人心脾。平日生活中,煮艾叶水洗澡,以艾灸治疗各种疾病,也是南阳人熟知的方法。
在南阳普诺瓦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展位前,四条生产线依次排开,分秒之间,一根根艾条便被生产出来。技术人员说,每条生产线,一小时可以生产标准艾条1400根。一位老中医感叹道:“连艾草也可以自动化生产了。”
这是南阳市艾草行业发展后劲十足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南阳市艾草行业除传统的艾绒、艾柱、艾条等制品外,还有艾叶精油、艾叶茶、艾香、艾草护肤品、艾叶皂等上百新品种,将艾叶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艾草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产业链的扩容升级。据统计,目前南阳市艾草注册种植户260余家,种植艾草6万余亩,加工企业近千家,电商达3000余家。南阳市不仅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艾灸加工基地,而且开发出的系列产品有数百种,全国市场占有率近80%,年销售额达16亿元。